路加福音第九课:道德(路18:9-14)

      路加福音第九课:道德(路18:9-14)无评论

我们在天上的父,感谢你将今天的饮食赐给我们,在基督里给我们自由,并用灵带领我们过得胜的生活,阿门!

今天我们学习路加福音18:9-14节,这是路加福音独有的比喻,但可与约翰福音中“行淫时被拿的妇人”一节媲美,其中所包含的信仰真理以及对人、特别是对人间道德的洞察及其救赎,都是至为深刻的。这个比喻是在耶稣“十字架道路”上最后一场布道中的一部分,所以,这段信息也包含着十字架上的真理——耶稣在这个比喻中再一次预告自己必将为罪人上十字架,在圣殿将自己献上——罪人解放的条件是,耶稣受难及复活。

诸位可能注意到,我们每次课程尽可能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释经模式,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偏好,也是根据具体经文的具体情况作出的反应。当然,我们也希望演示不同的研经课程。今天我们仍然会对本课的内容略作调整,不过外语阅读有困难的读者不要被英文和希腊文所阻吓,把这些文字放在那里并不是为了显示学问,而是为让有能力的读者从原文中寻找更多信息,而使我们的解经更加有根有据;同时,在中文注释中,我尽可能详尽解释所引用的希腊文,因此并不会给大部分读者带来困扰,也就是说,你即使不能阅读外文,本课对你也没有什么阻拦。

第九节

9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Εἶπεν δὲ πρός τινας τοὺς πεποιθόταςἐφ᾽ἑαυτοῖςὅτι εἰσὶν δίκαιοι, καὶἐξουθενοῦντας τοὺς λοιπούς, τὴν παραβολὴν ταύτην•

And he also said to some who were trusting in themselves that they were righteous and who were despising others this parable。

“仗着自己是义人”(πεποιθόταςἐφ᾽ἑαυτοῖςὅτι εἰσὶν δίκαιοι),更好的翻译是,“(那些)说服自己是义(的人)”。πεποιθότας(πείθω),这个词的愿意是persuade,即说服。那些人的“义”并不是真的,他们“自义”的信心是通过自己说服自己勉强得到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的义是自己制造的神话和谎言。

“藐视别人”(ἐξουθενοῦντας τοὺς λοιπούς)。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自义”者为什么要藐视别人?因为按上面的理解,自义是一种道理上的不可能,是一种逻辑失败,于是自义的内在失败就只能寻找外在的援助——通过否定别人“自我实现”。在这种意义上,自义就是“损人”,“损人”并不是自义的同伙,而是自义的内在需要,就是自义的内容。于是否定别人越彻底,人就把自己的义想象得更充分。所以我们注意ἐξουθενοῦντας(ἐξουθενέω)这个词,这是很重的一个词语,原意不仅仅是“藐视”,而是 to make of no account, despise utterly,翻译过来就是完全不放在眼力,彻底蔑视——“对待他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目的是对待自己像春夏一样温暖和火热。

在“仗着自己是义人”和“藐视别人”之间,由καὶ(and,和)将这两个句子并列在一起,这同时包含双重含义:第一,因为自义而蔑视别人;第二通过蔑视别人而显示自义。这组并列关系构成一个二元的封闭世界,自己和别人构成这世界的两极,因为肯定自己而需要对方,别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被自己否定。这种对他者的需求充满了悖论:自己需要一个自己要否定的他者。不是他者应该被否定,而是为了肯定自己,必须否定他者。否定他者是自我肯定唯一的内容,因为无神论者不能通过“第三者”来肯定自己。这是一个道德市场,由对他者的需求来维系。从文化上这个道德市场就表现为对集体或群体聚居模式的需求,以便在他者云集的场里面获得充分的猎物——寻找他者来否定如同恶狼寻求食物,这就是集体哲学的真正本质:人对人是狼。他者是用来藐视和消灭的,目的是只有这样才能肯定自己。这个二元世界构成的历史就是杀害,就是对他者“道德风波”的见猎心喜。这里的“自己”是个百无聊赖贫困至极却极端伪善者,他只能通过毁灭别人来“说服”自己为义。

事实上,称义是人普遍的内在需要或普遍接受的先验命令(所谓“道德感”),这和人的神圣起源有关——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本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但犯罪之后人虽保守有称义的欲望,却丧失了称义的能力。于是道德家靠毁灭别人称义,而基督徒则因信称义,即靠基督的血称义。在这个比喻中,两个“上山”追求称义的人代表这样两条道路。

第十节

10 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Ἄνθρωποι δύο ἀνέβησαν εἰς τὸἱερὸν προσεύξασθαι• ὁ εἷς Φαρισαῖος, καὶὁἕτερος τελώνης.

Two men went up into the temple in order to pray, one a Pharisee and the other a tax collector.

这个二元世界的两极分别站着“法利赛人”和“税吏”。人世或道德世界由这两个角色组成,阳与阴、君与臣、君子与小人——由于所有人都自像为前者,于是将邻居撕扯成税吏构成道德文化的历史和本质。

首先注意“上殿”(ἀνέβησαν,went up)和第14节“回家”(κατέβη,went down)之间的呼应,中译没有很清楚地将这个含义表达出来。耶路撒冷和圣殿建筑在山上。其次注意“祷告”(προσεύξασθαι)一词的用法,这是一个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上去的目的是祷告,与神相遇;但我们却发现,对于这个法利赛人来说,他的目的根本不在祈祷,而是去那里自高,是到那里去遭遇那个可怜的他者。

最后,要明白法利赛人和税吏的道德身份才能更好理解这段经文,对圣经历史有些知识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两种人分别代表着当时犹太社会的道德精英和罪人,也类似现在社会里的“爱国知识分子”和“汉奸”;因为法利赛人不仅是律法专家,而且反对罗马-希腊文化对犹太社会的“精神污染”,而税吏不仅常常勒索钱财,而且是罗马帝国的“走狗”,是“洋奴”,是民族主义的大众之敌。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圣殿,这有重要的神学意义。圣殿在路加福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该书开始处,神的话在圣殿临到撒迦利亚,然后撒但在圣殿上试探耶稣,而这里在圣殿所发生的故事,已经预告了最后耶稣洁净圣殿的“必要性”。不过我们也可以引申一下这幅图画:人人渴望攀登文化和道德的高地,每个人都向往各样的圣殿,但是,真正的圣殿却是祈祷之所,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献祭之所。我们接下来会发现,在这个比喻中,税吏的祈祷隐含着耶稣将为他的罪在圣殿作挽回祭,而法利赛人代表否认基督的人,这个不信者全部的使命就是把邻居当作祭品献给自己。所以人类道德史就是以他人为道德祭品的“野人史”。

事实上这个画面所代表的历史连结到起初,这两个人就是起初的该隐和亚伯。“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创世记4:3-5)。该隐大大地发怒的结局是杀害了兄弟,而耶稣将死于同样的理由。

第十一节

11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Ὁ Φαρισαῖος σταθεὶς πρὸςἑαυτὸν ταῦτα προσηύχετο, Ὁ θεός, εὐχαριστῶ σοι ὅτι οὐκ εἰμὶὥσπερ οἱ λοιποὶ τῶν ἀνθρώπων, ἅρπαγες, ἄδικοι, μοιχοί, ἢ καὶὡς οὗτοςὁ τελώνης.

The Pharisee, having taken his stand by himself, began to pray these things, “O God, I thank you that I am not like the rest of men—seizing, unrighteous, adulterers, or even as this tax collect”.

“站着”(σταθεὶς),英译是having taken his stand by himself。这不是后面税吏那样的“站着”,他是把自己显摆在众人面前,率先站在前头,与众人拉开距离。或者说,道德家先将自己分别为善,先强占了道德制高点并千方百计使自己成为“热点”和中心。事实上他在圣殿里取代了神的位置。在没有说话之前,他先摆出一个我特别有德的姿态,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舍我其谁。这也是一种要扔第一块石头的姿势,只是这打人的姿势却狡猾地掩盖在“祈祷”的属灵面具之下,他要“用爱心说诚实话”,而不是“用爱心说真理”,他要“无权利扔石头,但有权说他脏”——泼脏水的真正原因是自己里面的脏水已经满溢了,因此要开出脏水的江河来。他是先来的,他是浪子的大哥,他要先来居上,强占与神最近的那把交椅,以“爱心”、“宽容”等等闪光的名头将仇恨、嫉妒和报复充塞其中。

然而他并没有真的把神放在眼里,因为他的祈祷是πρὸςἑαυτὸν,即向自己祈祷,中译“自言自语”。道德家没有上帝,自己才是上帝。他不需要向上帝求什么,因为他已经完美无缺,他要上帝和邻居分享他的完美。巴克莱在这里转引过一句妙文,来嘲讽某位布道家的祷告是“有史以来献给波士顿听众最优美的一篇祷文”(pp268)。这类祈祷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扬自己,并裹携公众一起来表扬,因为“这个法利赛人到殿里去并不是真的为了祷告,他乃是要去通知上帝他是如何的好”(同上,pp.269),“神啊,我感谢你,因为我是这样的了不起!”(达雷尔-博克,pp.496)他给神带来了荣耀,正如某些“贵人”信主使上帝之家蓬荜生辉一样,不是他该感恩,而是上帝应该感到荣幸。他祈祷的时候总是希望带着录音和记者,以便将自己的“重要祷告”像“重要讲话”那样与世界“分享”或塞给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上帝。

于是他开始像上帝一样论断善恶了——他的眼里没有神,却穿过茫茫人海锁定了“这个税吏”,这就是“道德”的本色了:他一定要吃人。真正的基督徒是不见一人只见耶稣,道德家是不见耶稣只见一人。这种道德品质构成了人性、族性,也是所谓范跑跑事件、艳照门风波等所有道德群体事件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网民、网络基督徒的基本精神。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一书:“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而完成于荀子之《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生之”已经开始取消神的位格,到了“德畜之”,人已经是狼,而“故学至乎礼而止”,狼文化开始进入伪善“之极”。道德在圣经上的起源是这样的:“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4-5)——像神一样知道善恶,像神一样论断善恶,这就是道德。问题甚至不仅仅在于论断善恶,而在于像神一样论断善恶;既然道德家自以为神,结果就是不宽容和极端,一方面以神的救恩大能将己或人夸为天人,一方面以神的审判权柄将他者贬如鬼魅。

道德由两个骗子工程或豆腐渣工程组成:自己道德和别人不道德(分别对应着“仗着自己是义人”和“藐视别人”)。前者是肯定工程,特别是勉为其难并只能半途而废;于是转向后者,沦为“起初就是杀人的”之帮凶。

我们先看“道德肯定工程”。道德家之所以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建设”的机会成本很低,道德自义是无本万利的。即使(正因为)灵魂穷的什么都没有了,他还有道德来反败为胜。道德是不能证实或证伪的,人在这个领域可以尽情吹嘘、任意挥霍,因为道德是最廉价的意淫项目。

道德的罪恶则在于其否定本质或否定工程,一定要践踏“税吏”是道德的“噬血”本性。换言之,道德就是一场控告。而撒但的一个名字就是控告者。启示录12:10,“我听见在天上有大声音说,我神的救恩,能力,国度,并他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因为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在本段信息的结束处,法利赛人实际上也是被“摔下去了”。道德文章就是控告文章,是属撒但的,起于骄傲,终于毁人。道德立国就是控告立国,这个国家就是毁灭个人的祭坛。感谢神在这里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因为在这真理中,那个血腥的祭坛被拆毁了。

需要补充的是,道德家自己绝非道德。“勒索,不义,奸淫”,这是法利赛人为别人开列的罪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只是“贼喊捉贼”的伎俩,道德家是“查己知人”的。在路加福音11:39,耶稣已经指出这些正是法利赛人的品质:而神借着先知的口,早已宣布以色列整体上犯有“奸淫”罪。所以道德家唯一“道德”的地方只是通过否定别人而“显得道德”。若以为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就是道德的,若以为义愤填膺、深恶痛绝或语重心长、无地自容地指责别人不道德的人就是道德,相信这种神话的人就是愚蠢。道德家也许并不比别人更缺德,他唯一缺德的地方是:一个同样缺德的罪人却在否定别人的同时把自己表演为天使:他成了完全无辜的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无私的同情者,或专门替天行道者。同样“缺德”的是:他又将控告包藏在祈祷之中;利用祷告来损人自高,这是法利赛人的一大发明。法利赛人总是后继有人。

“也不像这个税吏”,道德走到这里到了顶点,也到了穷途末路。他看不见神,只看见别人;并且只看见一个远远站立的罪人。这就是道德家的关切中心——什么也没有一个罪人更令他兴奋,正如什么也没有别人的丑闻或道德风波更让道德家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围观如堵,口水横流,紫气东来。他要利用那个个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机变百出地通过暴露那个个人的罪来炫耀自己,他要用别人泪和血染红自己的形象。耶稣是用自己的生命和血去覆盖和拯救罪人,道德家正相反,他要流尽别人最后一滴血来“丰富”自己的生命。

为了当上帝,人民陷入全面内战,道德史就是中国文化内战史。回头看网络,那里首先是大字报集散地,由于结构性的操控,把某些个体往死里踩,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叫之永世不得翻身;二是道德菜市场,拥挤不堪的道德小贩们,嘶声裂肺、千肠百结地吆喝自己的产品,那个商标叫道德,那个摊主叫法利赛人,那个受害者叫税吏。

第十二节

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Νηστεύω δὶς τοῦ σαββάτου, ἀποδεκατῶ πάντα ὅσα κτῶμαι.

I fast twice a week;I pay tithes on everything I obtain.

法利赛人和道德家要靠行为称义,要靠善工得救。这符合人的理性,因此因信称义的道理被拒绝,肉身成道阻挡着道成肉身。然而我们来看看这位道德家到底“义”在何方。法利赛人自义的资本包括两个方面,禁食和奉献。这是“道德政绩”,然而当道德和政绩联系起来的时候,道德的不道德已经昭然若揭了。其实道德的本质就是为了与神谈判,与人伯仲。

“一个礼拜禁食两次”。按犹太人的传统,一般星期一和星期四是禁食日(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一般在周三和周五禁食),目的是为自己的罪“批麻蒙灰”、“刻苦己心”,铭记主恩。然而禁食对于法利赛人来说不再具有这样的属灵意义,更不是罪人悔改当做的,反而成了在神那里邀功请赏的凭据。他把为人民服务的日记珍藏好,有一天可以要求人民因此治于恩人。不仅如此,他负责禁食,但别人负责悔改——这伪善者从不自我悔改,他的天职是通过自己已经形式上入教了,然后依靠这个印记去质问别人为什么不忏悔。禁食或悔改表演首先使他获得了忏悔的豁免权和免责权(别人无法再指责他),然后成了道德指控他人的特权——我忏悔了,因此我有权命令你像我一样“高尚”。

第二项,“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我们参考马太福音23:23来理解这句经文:耶稣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注意“假冒为善”这个词,ὑποκριταί(Hypocrites),这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定义。这个词也包含着演员的意义,当“捐”成为表演的时候,这世界的“善”就现出伪的本色来了。事实上耶稣给道德一个精确的定义:假冒为善。耶稣又说,“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马可福音10:18b);那么假冒为善或道德就是假上帝,就是敌基督。

道德是人看别人,人要别人赏赐,然而神看内心,神赏赐。这是本质的区别。“神看内心”将法利赛人的义推翻了,人间的道德从此被否定,而所有的道德表演在神面前都是无效的,必将无功而返。我们可以察考以下相关经文进一步理解这个比喻:列王记上8:3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箴言16:9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18:12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耶利米书17:10 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马可福音7:21 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约翰福音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耶利米书17:9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箴言21: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诗篇44:21 神岂不鉴察这事吗?因为他晓得人心里的隐秘;诗篇14:1-3(大卫的诗,交与伶长。)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没有一个人行善。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以赛亚书64:6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罗马书3:10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路加福音18:8 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一言以蔽之,这世界上真有道德之人吗?神的答案清清楚楚:不!

第十三节

13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Καὶὁ τελώνης μακρόθεν ἑστὼς οὐκ ἤθελεν οὐδὲ τοὺςὀφθαλμοὺς εἰς τὸν οὐρανὸν ἐπᾶραι, ἀλλ᾽ἔτυπτεν εἰς τὸ στῆθος αὐτοῦ, λέγων, Ὁ θεός, ἱλάσθητί μοι τῷἁμαρτωλῷ.

But the tax collector, standing at a distance, would not even raise his eyes in to heaven, but he kept beating his chest, saying, “O God, be propitiated toward me, the sinner.”

“税吏是远远的站着”。他离中心很远,一个被主流和名门正派边缘化的人。对比两位的“站相”是别有意味的。两个人的“站”词根是一样的(ιστημι),但语态不同。法利赛人是σταθεὶς,这是被动语态,而税吏是ἑστὼς,这是主动语态。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并不是说法利赛人站在那里是被动的,而是强调他被自己设计好了“站姿”,他要把自己“屹立”在注意力的中心。

与趾高气扬的法利赛人形成对比的是,税吏“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法利赛人是道德齐天、德配天地、惊为天人、天人合一、替天行道的,但税吏却不敢抬头望天;他知道自己在天下面。“只捶着胸”,这个动作是“durative imperfect”,强调动作的连续性,表示他是一个真心悔改的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动作在十字架后被众人重复(路加福音18: 13),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使罪人被赦免或升高靠的只能是“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可以通过“开恩可怜”这个动词ἱλάσθητί进一步理解这一点。英译为be propitiated,并不仅仅是“怜悯”的意思,而是强调“劝慰、补偿,挽回”。这无疑在呼告十字架上的“挽回祭”;这个比喻发生在圣殿,正是献祭之所。

由于税吏站得很远,他的痛悔不太可能被别人看见,但这不是重点,因为他根本也不是为了表演给人看的,他的观众只有一位——“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阿,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51:17)。他不需要向人证明自己的悔改,因为人没有资格成为人悔改的裁判者。税吏并非真的比法利赛人更不“道德”,他的悔改是面向神的。法利赛人的观众或读者无法理解这一点,于是这真忏悔也成了他们进一步否定、控告“税吏”的新证据了,成了他们重新道德起来的口实。以别人的悔改为控告别人的证据,这确实只能证明控告者是撒但一党的,他们就是要杀人,因为他们有病。

这也是两种献祭(“以祷告为祭”)的对比,神悦纳了亚伯的,而该隐的被舍弃。“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样的祷告和“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别人”什么事,只有我和神。悔改不是向人的,与人对比只能产生道德骄傲,但与基督的生命和上帝的圣洁对比,人只有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巴克莱)。“我”在神面前唯一的身份就是“罪人”。但感谢神,这个罪人是蒙恩的罪人,是被“开恩可怜”的罪人。税吏的祈祷里没有控告,他的世界不是平面二维的,而是垂直的,我和神构成这个世界的两极:罪人和救主,悔改和自由,信心和平安。这个垂直的世界将起头那个平面世界彻底“解构”了。在没有神的平面二维世界里,人对人只能是狼,但在神和我构成的世界里,我被在基督里恢复神的形象。

法利赛人苦心经营的项目是:“在罪人中我是个天使”。但信徒的生命这样把自己释放出来:“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我这个罪人”,这句宣告将自己从人类的道德监狱里彻底解放了,这就是背起十字架跟随主所得的自由和安息。在道德王国里“劳苦担重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税吏和神的垂直关系也为我们在基督里重建理性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区别两种文化:看神文化和看人文化。基督教是看神的文化,看神让我们悔改,让我们在神里去爱人。看人文化只能导致对人的绝望,人的骄傲,并使人际关系风波不断,因为人是不能卒读的。无论是否定人,还是取悦于人,都导致毁灭,前者毁灭别人,后者毁灭自己。道德表演有时候就是为了讨人的喜欢,然而你将发现,你从此成了人的奴隶,因为无论你怎样努力,总无法覆盖自己新制造出来的风波和他人的挑剔。一方面,没有人有资格成为别人的道德裁判,人都是不义的;另一方面,有资格裁判我的只有神。我们可以从彼得事件学两样功课,第一、彼得的跌倒并没有成为教会的“范跑跑事件”,因为那个垂直关系将自知之明或谦卑和爱或宽容同时赐给了教会。第二,耶稣对彼得的回答让我们把眼光从人身上收回来,全力以赴走自己的天路。约翰福音21:21-22,“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与你何干”这句教训将“仁”文化(人与人)彻底破碎了,并把我们从平面二维监狱(实际上是互相监禁)里释放出来。什么是基督里理性的人际关系?第一,基督填满了我们的生命,我视万事为有损的,这使我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我和人的关系就仅仅是爱;第三,论断人的事完全交给神,不再需要我“操心”了,我唯一需要操心的是自己的罪,是背自己的十字架。简单生活就是基督徒的生活。

跟随基督的人不会道德绝望,更不伤心,“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约翰福音12:43)。真正门徒不盼望从人那里收受荣耀,更远离人之间互相收授荣耀。我们的主这样说:“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马太福音6:2)。我们并非“无私奉献”的道德天使,我们盼望并只盼望神的赏赐。

第十四节

14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Λέγω ὑμῖν, κατέβη οὗτος δεδικαιωμένος εἰς τὸν οἶκον αὐτοῦἢ γὰρ ἐκεῖνος• ὅτι πᾶςὁὑψῶν ἑαυτὸν ταπεινωθήσεται, ὁ δὲ ταπεινῶν ἑαυτὸν ὑψωθήσεται.

I say to you, this man went down to his home having been declared righteous, instead of that one, because everyone who exalts himself will be humbled, and the one who humbles himself will be exalted.

“我告诉你们”,神将裁判权收归自己,在神和一切恬不知耻和自以为神的道德批评家之间,在基督和伪基督之间,划开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我们看见,审判别人的人被审判,宣告别人为不义的“冤假错案”被“平反”。上山时的罪和义在回家的时候被翻转。“这两个人都是在圣殿中寻求称义。一个在神面前自称为义,另一个不是求神称他为义,而是求神的慈悲。那自称为义的,结果仍然是不义的;那寻求神怜悯的,回家之后就被算为义了”(摩根)。

神将“义”重新定义了。一方面,自卑为义,这是天翻地覆的翻转;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并非人的自卑自己可以宣布为义,即仿佛人可以靠自卑这样的行为成义。δεδικαιωμένος这个动词在这里有至关重要的神学含义,否则,自卑就成了无神论世界的“虚怀若谷”或各样的“谦虚”表演。这个“倒算为义”的动词是完成时、且是被动语态——这人在基督里已经被称义,他的义是从基督那里归给他的,是恩典。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这是对道德的神圣审判。自高是世界的基本纲领,是道德之国的宪法。这宪法如今象巴别塔一样被倒掉了。遗憾的是,自高之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处于属灵世界和文明历史的“屁股”上,仍然在那里“欲与天公试比高”、“争先恐后人上人”。他们与神的国度是无份的。注意耶稣这场讲论是他在“十字架道路”上的最后一场“布道”,神的道路在这里与“自高之国”和“自高之人”分道扬镳。并不是神先弃绝了人,而是法利赛人根本拒绝接受十字架上的耶稣——这个接待罪人最后为罪人而死的弥赛亚与他们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

核心问题是,税吏靠什么“被升为高”?首先他的确是一个罪人,他并非仅仅靠悔改而得救的,悔改真正的意义是对基督的信心。拯救最后的完成乃在十字架。“自卑的,必升为高”,这是一个将来时态,先开始于十字架,后完成于基督的再来。是耶稣在十字架上一次付出了他的罪债,是耶稣的血使他升高。所以当耶稣在这里宣告“自卑的,必升为高”的时候,不仅仅是认可了税吏的信心,更是宣告自己要为这罪人上十字架。“必升为高”的主词不是税吏(他是这里的宾语),而是基督,只有基督使自卑的升高。

人类有史以来一切道德家对他人的肯定和否定之所以是伪善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拥有那样的权柄,更因为他们中也没有一个人为论定的对象上十字架,通过这样的代赎去实现那样的论定。如果你不能赐给人生命,如果你不能舍己拯救别人的生命,你对他人的生命的论定就是属魔鬼的。

最后我们谈一点儿题外话。有这样一种相关论调:“如果别人不是税吏,我就该当法利赛人”,意思是说,道德家这样为自己的大批判辩护:因为他没有像税吏那样悔改,所以我就有权向他扔石头。这种诡辩显示了蛇的狡猾。第一、神对罪人的爱在罪人悔改之先(我在路加福音15章的注释中解释了“父亲的爱”先于浪子的悔改,可参考本站相关文章);第二、没有一个(罪)人有权向另外一个(罪)人扔石头,判断人是否悔改的不是你,而是神;第三、税吏悔改与否与你是否有权控告完全是两个问题,即使他没有悔改也不能使你的控告合法化——控告就是属撒但的,百口莫辩。换言之,别人不义永远不能成就你的义,你称义唯一的方法是靠基督的义。在某种意义上,道德就是非基督,道德运动就是非基运动。如果说在日本文化中,撒但使用是无是非(神道教)之信仰来抵挡神,在中国,它则使用道德来低档耶和华的受膏者。或者说,道德就是撒但在远东的伪装,“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哥林多后书11:14)。

然而不是我们自己能胜过撒但,罪比我们强大;但胜过它和世界的不是神的儿子吗?让我们不再注目于人,因为甚至注目传道者也让会我们跌倒;让我们注目看耶稣,因为只有在祂那里有自由,可以使我们从全面内战走向完全自由。亲爱的天父,感谢你把这新自由在基督里赐给我们,愿人都称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门!

任不寐,2008年6月18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