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二十课:越狱计划(加5:25-6:10)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加拉太书5:25-6:10,“25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26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3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5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6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7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8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感谢神的话语。“改革的第一个主日”,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下,在神与人或灵与肉的关系上获得了解放。“改革的第二个主日”,我们要靠着圣经的带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与财物之间的关系中,获得新自由。圣经上有一个“神圣的日常追问”:“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创世记4:6)“我又生气了”(人无“义怒”可言),我在地狱中,有两个原因:人得罪了我,未得着某物。世人、特别是霾人,有两大信仰,第一是人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宗教可称为“唯人论”——中国人将人(“人”)以及人际关系(“仁”),视为生活和智慧的中心;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罪人与罪人的关系,人就成了人的地狱。于是对中国教会来说,成圣就成了成精,这是人吃人的妖精之路;人是人的地狱。第二是唯物论,就是我们什么都不信,只信钱。于是钱财成为我们的监狱,我们委身受困于玛门这个偶像,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战争状态。于是,人与物,成为我们的手铐和脚镣。这是两座阴间的门,魔鬼用对人和物的围观,切断了我们和上帝的联系,夺去了我们的荣耀和自由。东方宗教和哲学用出世和禁欲寻求自由;但上帝在基督里开辟了全新的越狱的道路。加拉太书5:25-6-10就是圣灵提交给教会的越狱计划。这段经文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是总纲(5:25),告诉我们越狱的组织者是并只能是圣灵。第二、逃出第一座监狱,就是人际关系的监狱(5:26-6:5)。第三是逃出第二座监狱,就是人物关系的监狱(6:6-10)。霾国是埃及的一部分;愿主带领我们逃离人狱和物狱,如出埃及,阿门。

一、耶和华是我的力量(25)

25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

解放或越狱是圣灵的工作,是神的工作。这也意味着,没有上帝没有解放;而无神论从未有过真自由。上帝所赐的自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认识罪和被罪奴役的现实,然后让我们因信基督得生(约翰福音8:34;罗马书6:6)。另一方面,重生之后的基督徒,要继续靠圣灵行事。靠圣灵行事也包括两个方面,就是按着真理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与人物关系。若非神的启示,我们不可能认识人,也不可能认识物。而认识人和物,是我们开始走向自由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约翰福音,耶稣在耶路撒冷第一个逾越节的活动,就是洁净圣殿。约翰福音2:13-23可以这样分为两部分,其中13-22,是解决唯物论的污染,即教会里面的金钱交易。23-25则是强调耶稣怎样从人际关系的网罗中率先逃出,作了我们的榜样。因此,加拉太书5:25-6:10,以相反的顺序,对应了约翰福音2:13-23的启示。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带领教会从人狱和物欲中逃出,将神的家建立在自由的根基上。

1、靠圣灵认识人

人是什么是一个宗教问题。人对人的认识一定是残缺的,甚至就是一场自欺、自怜和自负。就像中国人自己不可能认识自己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若不是东方霸主,就是苦大仇深。错误或不真的人学,是人狱的基础。中国的人学大约分三个阶段。首先,甲骨文阶段,人是上帝面前的敬拜者或面向伊甸园东门的浪子;这保留了关于圣经中关于人的原初记忆。其次,开始明目张胆自以为神,创建人教:《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人是神,人是人的救星或阎王,人的罪与义、人的言与行都是人的生存和成圣必须。第三阶段,新华字典: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神人关系被抽调了,诸神之战转为动物竞争。现代楷体字的人这个双足直立行走的高等动物,转头向东,扬长而去。唯人论有三个基本方面:人(取代神)、人与人的关系(取代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彼此斗争的关系(取代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关系)。在第一个问题上,是“我”的膨胀,我成为万物的尺度,甚至成为神的尺度。霾人的生活中心和舆论中心就是这四件大事:谁谁谁,谁谁谁和谁谁谁,谁谁谁和谁谁谁那点事破事儿;我我我——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自以为神。

人只能靠神来认识人,更可说被神所认识(加拉太书4:9)。神对人的认识,就是借助于圣灵的作品,即圣经。第一、人是上帝的被造者,一方面有神的形象,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但人不是神,神才是生命的中心。第二、亚当之后的人都是罪人:一方面,在上帝面前没有一个义人,人都犯了罪,都亏欠了神的荣耀;另一方面,所有罪人都是上帝爱、救赎和审判的对象。因此,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生命的中心。第三、基督里的人是弟兄姐妹,当彼此相爱的新人。因此,爱的关系而不是恨的关系,是生命的中心。第四、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我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根据这样的真理,在教会中,更由于基督在场,任何人看任何人,或揪住任何人给任何人看,这都出于魔鬼——它从始至终的目的是让人不看上帝的独生子,而是去看人,并且只看别人——蛇为人、为你寻找围观的猎物,制造“新闻”。所以圣灵对教会说:“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魔鬼不可能亲自去吃人,就找到了含。换言之,魔鬼主动为人寻找可吃的食物。猪说,到教会不看人怎么可能?我建议以后教会墙上挂一面镜子:你就是那人(撒母耳记下12:7,路加福音13:1-5)。上帝禁止教会看人,不是要基督徒装清高,而是因为,人那里一无所有,只有罪。

2、靠圣灵认识物

圣经对物质财富的认识介于佛教和唯物论两个极端之间。第一、神的创造。物质世界是神创造的,因此都是真实而“好的”。圣经并不憎恶物质世界和财物,这一点与佛教和诺斯替主义都不同。这种态度使科学成为可能。第二、创造秩序。物质世界是神为人创造的,因此,一方面,使经济活动成为可能(“管理与看守”);另一方面,圣经禁止信徒崇拜财物,颠覆人与物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圣经一方面强调,贪财是万恶之根,如同拜偶像一样。“因为恶人以心愿自夸。贪财的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他(或作他祝福贪财的,却轻慢耶和华)”(诗篇10:3);“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6:10);“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以弗所书5:5,另外参考歌罗西书3:5)。为此耶稣也曾这样感叹:“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马可福音10:23b)。另一方面,圣经不断让我们看见,玛门崇拜者一定会为肚腹和钱财亵渎神、出卖主,并且伤害他人。亚当夏娃、以扫犹大,都是明显的例子。事实上罗得之妻也是如此。同理,让人看物而不是神,甚至将物放在人之上,这都是魔鬼的伎俩——蛇让亚当夏娃瞩目看树上的果子,不看神的话,就将整个人类陷在罪里。

因此,神劝勉我们将主要的生命和精力放在信仰和精神层面;并使财富为真理服务。首先,基督徒要安贫乐道:“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6:8)。其次,基督徒应该追求基督的真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马太福音4:4)。第三、基督徒应该靠自己的工作生存,一个好的基督徒,一定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神反复对选民说,“六日要作工”(出埃及记23:12;参考箴言6:6,21:25;帖撒罗尼迦后书3:10-12;罗马书12:11,提摩太前书5:13)。第四、基督徒靠劳动所得,支持福音的事工。所以六日之后,有“安息日”,是必须守的。

3、人鬼情未了

当我讲到人学和物学源于魔鬼的时候,你们不要觉得稀奇。仅就旧约圣经而言,魔鬼四次公开出场,目的之一就是转移人的视线,让他们瞩目看人(自我与他人)和物(我或他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瞩目看上帝。创世记3:1,蛇真实的目的就是将果子指给人看,果子不仅是物的代表,也指向人对人的善恶分辨开始了。“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历代志上21:1魔鬼第二次出场,让大卫自以为神,瞩目看以色列人;“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但实在说来,以色列人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实在惨不忍睹,任何人一旦被数点都惨不忍睹。就这样,教会成为注意重心,我们的信仰被控告。第三次在约伯记1:9,“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魔鬼让人窥探和中伤人的内心,察己知人会造成无数莫须有的纷争和互相攻击。最近一次在撒迦利亚3:1-2,“天使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魔鬼将重生之后的人以前的罪甚至现在的过犯翻找出来,控告这个人根本不配作基督的信徒。而这种控告可以覆盖任何一位基督徒,于是基督徒然死了,基督的信仰土崩瓦解。事实 上,福音书中魔鬼对耶稣加上彼得前书5:8,与上述旧约经文可以对观。

魔鬼的工作在历史和现实中,取得了部分的成功。成人幼稚症是它的战果之一。对人和物的依赖,类似“人奶依赖症”或恋物癖。人奶依赖首先表现为人事依赖症:关注、收集、打探、占用他人的各样信息。而人的信息基本是有毒物质。其次是人言依赖症。这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极度依赖别人的赞美和关切,所以我们看见,这人你必须得哄着,如同安抚婴孩。另一方面是否定的依赖,就是对人的话极端敏感,一碰就跳;一句话不中听,就上升到本质主义的高度,割袍断席,并在告别秀中分别善恶。更经常的反应,则是因人的伤害不共戴天,复仇到底。对物的依赖同样如此,一块糖,一分钱,一碗红豆汤,都会改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教会关系。恋物癖使人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喜怒无常,并为此出卖长子的名分。拜人教和拜物教中人有两个共同特点:“中国不高兴”;“霾人无常性”。所以跟霾人打交道要特别小心,因为每一句话,每一块面包,都可能是地雷,改变他们刚刚宣布的决定和生活轨迹。而且霾人记仇能力很强,一次爆炸,永远爆炸,没完没了,不依不饶。所以我们常常看见,四、五十岁的霾人,就像孩子,为一言一物一事,瞬间反目;形单影只,或拖家带口,无招胜有招,多年在各教会门口如候鸟迁徙。目送这些老小孩儿的背影,让人叹惋。他们从来没有超越人和物的牢狱,与上帝建立起来不可动摇的直接关系。所以我们需要神的拯救工作,愿耶和华“将马和骑马的投入海中”(出埃及记15:1)。

二、超越唯人论(5:26-6:5)

1、胜过人的荣耀(5:26)

26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人的偶像或人狱包括三个方面:人的虚荣或人的称义;别人的问题或缺点;自我或自我感觉良好。感谢神,加拉太书5:26-6:5一一对这三大病症临床。首先我们要知道,罪人是一位寻找称义者,以期解决人与神分离引起的不安。但无神论或唯人论者,只能向人求称义,或者人与人之间彼此授受荣耀,这场偶像崇拜或迷信活动,一方面构成了向人争名夺誉人际冲突;另一方面,使人将追求者入吾彀中,建造人际监狱;甚至连“切割”,也成为一种监狱秀。圣经首先劝勉基督徒不要讨人喜悦,也不要怕得罪人;因为人无权论断人,因为只有神是人的主权者。其次,圣经让我们认识人的不善或人不过是罪人,罪人对罪人的褒贬总是根据罪的标准;因此,罪人的控告毫无意义,而人都说你好的时候,耶稣说,你就有祸了。耶稣自己面对人为我们率先垂范:一方面,不将自己交给任何人;这是圣殿洁净的题中之义(约翰福音2:23-25);另一方面,“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马太福音9:36)。不被人捆绑,只是爱人,这就是基督徒在人际关系中得自由的总纲。

26节首先讲到了群体自由的三个否定性的原则;这里三个并列的动词分词都是现在持续式。第一、不要贪图虚名。γινώμεθα κενόδοξοι,be desirous of vain glory,becoming glorying without reason。名词κενόδοξος的含义是glorying without reason, conceited, vain glorious, eager for empty glory。它是由两个字根组成的κενός(虚空和无真理根据的)和δόξα(荣耀),中译“虚名”。这是不合法的也是不真的荣耀:人无权,人不义。所以,面对人的赞美,约翰福音5:41、12:43和马太福音6:2告诉我们,耶稣根本“不受从人来的荣耀”。面对人的否定,“耶稣却一言不答”(路加福音23:9b)。圣灵让基督徒将人的控告和论断视为极小的事,甚至看作粪土(哥林多前书4:3;腓立比书3:8)。因为,“我倚靠神,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诗篇56:11);”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马书8:35)。是什么人特别在意别人或被别人捆绑得结结实实的呢?在埃及做惯了奴隶的人。动词γινώμεθα的本意是“变得”。在埃及作了奴隶的,如今要靠“伪善和邪恶”翻身解放。信仰就是一种自信。但对霾人来说,你不尊重我,那是一件大事;对基督徒来说,你尊不尊重我,有什么重要呢?

第二、不要彼此惹气。ἀλλήλους προκαλούμενοι,provoking one another。惹气,προκαλέω,一方面,奋勇向前;另一方面,怒气冲冲。这显然是因追求虚名所致,因为,一方面“情同此心”必然形成竞争关系,同时,要为人的认可拼斗;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从人来的荣耀不被嫉妒,也没有任何一种从人来的荣耀能够使人真的满意和平安。这种彼此惹气还可能造成彼此向外邦人控告的恶果,极大地败坏我们的信仰。外邦人即使同样不堪,也愿意趁机取义。中国人民爱生气,尤其爱生别人的气。神没有说你们不能生气,但好像练气功的族类气性都特别大。一方面,神说,不可生气到日暮;霾人是一鼓作气,就做了病了,直到坟墓。另一方面,神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但霾人不仅自己很生气,还要拉着别人和自己一起生气——我恨的人,你必须与之切割。要不林语堂怎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根本有病的民族。如今,中华民族到了最有病的时候;“冒着上帝的怒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但感谢神,神说:该打针了。第三、不要互相嫉妒。ἀλλήλοις φθονοῦντες,envying one another。嫉妒一词,是重复21节那个情欲的表现。教会中在虚名竞争中落入弱势的人,或者人与人之间互相收受荣耀,必然引起人的嫉妒。荣耀来自人,嫉妒必然也来自人。但圣灵告诉我们,一个人得到另外一个人赞美,你根本不需要为此嫉妒。因为那什么都代表不了。但圣经也说,嫉妒是骨中的朽烂一一一种极为刻薄和隐蔽的恶毒,不能解怨。没有人能完全脱离嫉妒。因此,我们需要靠圣灵克制这种情欲。嫉妒徒取代基督徒,让教会成为更隐蔽的绞肉机。

2、胜过人的软弱(1-2)

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如果教会里的第一重试探,或魔鬼赐给教会的第一个新闻,就是人的荣耀,要人说自己好;那么,魔鬼赐给教会的第二个热点,就是围观别人的不好。而人人都不怎么好,所以魔鬼素材充足,机会众多。“弟兄们”这个称呼,显示“有人”一定是弟兄中人,是基督徒。ἄνθρωπος(a man)这个词的中译渗透着“儒教的伪善”,“有人”让人感觉基督徒软弱好像仅仅是个别现象,而且“偶然”这个根本没有原文支持的添加,使这个中译更为糟糕。ἐὰν προληφθῇἄνθρωποςἔν τινι παραπτώματι;NRSV的翻译是:if anyone is detected in a transgression,这个英译更接近原文。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任何人在某一项罪错中被发觉了……προληφθῇ,to take before,detect,这里用的是被动语态,原意是被发现,让你无处可逃。这也意味着,弟兄姐妹的软弱,会被一些法利赛人以“友邦惊诧”的方式带到众人面前。事实上面对这样一种局势,一方面是软弱,一方面是被控告,圣灵吩咐教会作出正确的反应。每一个基督徒,在天路上不可能一直是得胜的新人,相反,我们会经常软弱、跌倒;并因此必然被魔鬼捉住带到众人面前和上帝面前。因此,我们需要圣灵的同在,也需要圣灵借着教会中弟兄姐妹的互相遮盖、互相担当和互相建造。

但每一位基督徒都可能软弱这个事实,将教会推到阴间的门口。魔鬼藉着基督徒的失败,要传扬这样一种神学:“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假以西结的心,把他揭露出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发现”。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现象,更是我们倡导改革要针对的邪恶。这个邪恶也包含着假保罗的伪善,因为,既然每一位弟兄都可能软弱,那揭发和控告者,也一定是曾软弱只是没有被发现者;或者,此时此刻,正接着他们的揭发和批判,更充分地暴露他们正在被过犯所胜。就像路加福音15章中,大儿子对小儿子过犯的控告。面对这种情况,神的旨意是,一方面,“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καταρτίζω,to render, i.e. to fit, sound, complete;现在就开始,持续开始挽回的工作。马太福音4:21就是用这个字表示“补网”(另外参考帖撒罗尼迦前书3:15)。这个动词将基督徒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面对他人的缺陷和罪应有的态度和智慧,与霾国人或“揭露者含”完全剥离出来。耶稣拣选渔夫和帐篷编织者或许有这样心意:得鱼,补网。含的幸福和称义的机会,是亚当的肉体及其暴露;但真正的基督徒,或真正的主内弟兄姐妹,见到弟兄姐妹的软弱,第一个反应应该是遮盖、援助、救护和挽回;也包括饶恕和解怨。但魔鬼的使者看见教会的漏洞和基督徒的软弱,趁机取笑和落井下石,趁机切割、拆毁并且拆毁到底。但这个吩咐特别是对πνευματικός,形容词,属灵的。此时还在圣灵里的人,甚至自以为比那人属灵的人。不仅如此,挽回必须用温柔的心,即温柔的灵,与上文圣灵的果子相对。ἐν πνεύματι πρᾳότητος,in the spirit of meekness。帖撒罗尼迦后书3:15,“但不要以他为仇人,要劝他如弟兄”。但与圣灵的吩咐正相反,魔鬼的差役对弟兄的软弱,是用幸灾乐祸的狼心,见猎心喜的狗吠,将他们拆毁。

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σκοπέω这里用了动词分词的形式,用以说明“补网”时同时需要注意或伴随的动作:to look at, observe, contemplate。“被引诱”。πειράζω;这个动词也启示我们,试探者就是魔鬼;也就是说,这件事有魔鬼积极的、不休息的活动。试探包括很多方面:过度伪善,以至于不将罪视为罪;或者自己也在劝说中被劝说,共同犯罪。但更危险的试探是:你在侦查出更多细节和证据之后,成为控告者,以至于遭受含一样更重的审判,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马太福音18:6)。

最后圣灵总结:“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担。属灵表演艺术家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重担了,自己唯一的使命就是帮助别人肩负重担;复制为别人上十字架。这不是真的。另一方面,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担,都有自己的十字架,因此,圣灵吩咐教会要互担重担。重担,βάρο,heaviness, weight, burden, trouble。一个非常滑稽的现象是,一个本来重担如山的人,看见别人的重担,用非常夸张的表情,去揭露和参与。他们不是帮助别人分享重担,而是通过瞩目看别人的重担,趁机转移自己的重担;同时,要在别人的重担上得荣耀。不仅如此,圣灵在这里说,这就是基督的律法,就是基督的命令。基督没有命令你审判和揭露别人的罪。基督命令基督徒,在所有的试探和软弱中相扶相搀。这不仅是执行基督的命令,而是“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在“保罗神学”中,基督的律法与摩西的律法是对照的,后者是重担,前者是爱(路加福音11:46)。基督的律法告诉我们,基督徒处理人际关系唯一的符合神的旨意,或者上帝赐给我们的全部“人学”,就是“互担重担”。圣哉耶和华,美哉主耶稣!

3、我和神的关系(3-5)

3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5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我们将所有的智慧都浪费在人那点破事儿和他人那些破事儿上面了。我们没有对别人重担的爱,更没有将精力放在神身上。在某种意义上,霾国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种族。西方世界的人也许非常奇怪,一个霾人竟然能如此不惜时间和精力,苦苦地,乐此不疲地追踪、报道、传播、审判、控告;即使你用“为了真理为了教会”这片无花果树的叶子,根本遮盖不了这无聊透顶的丑恶。这从来不是圣灵的心意。事实上,信仰就是要带领我们脱离无聊。一方面那人是罪人的发现和友邦惊诧,对基督徒来说是个假问题。因为人本来就是那样乃是圣经的常识。另一方面,你这控告者根本没有资格,更非出于爱心和诚实,所以基督严严地警告了这些热衷揭发别人罪错的人(路加福音13:1-5)。不仅如此,神让每一位基督徒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和上帝的关系之中。这正是耶稣升天之前对约翰和彼得的吩咐(约翰福音21:21-22);愿所有监督成瘾的好事者记住耶稣这句话:“与你何干”。保罗因此说,“因我们听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作,反倒专管闲事。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戒这样的人,要安静作工,吃自己的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11-12)。

圣经也吩咐我们看人,不是专注与别人和神的关系,而是专注于我们自己和神的关系。首先,看自己在上帝面前的无知与亏欠:我是个罪人,罪人中的罪魁。这彻底消灭了“我神”。另一方面,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更没有精力去控告别人,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自己恰恰需要神的救赎和随时的帮助。这消灭了无聊。常见的控告现象总是:越是无知的人,越是无畏地控告别人;而越是控告别人的人,越没有可能向神悔改重生。神知道这些管别人闲事的人总是打着“为了真理为了教会”的旗号,于是圣灵一针见血:“就是自欺”!约翰在另外一封书信中告诉我们这种自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1:8)。我们当查验所有的行为,而一旦我们查验自己的行为,就会跪在上帝的面前,主啊,求你赦免。而一个常常查验自己行为的人,没有可能去查验别人的行为了。你自己家都洪水滔天了,你还去拆别人家的房子;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精神,若不是精神病了,就只能是出于乃父。

但那些查验自己行为和不是监督窥探别人行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常得赦免和更新。“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圣灵禁止基督徒总是与人比较,将信仰堕落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结。当信仰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仰就不是信仰了。所夸,τὸ καύχημα ἕξει,he shall have rejoicing,他将会大有喜乐。这喜乐是单单从自己和神的关系中来的。εἰςἑαυτὸν μόνον,in himself alone。事实上人有两种喜乐,一种是从神来的喜乐,就是沉浸在自己和上帝的关系之中(罗马书3:27;哥林多后书1:12);另一种是假喜乐,就是沉浸在别人和上帝的关系中。这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因为看见别人和上帝关系不好而幸灾乐祸,这是具有霾人特色的幸福。另一方面,我们因为指着属灵偶像夸耀,而试图分享那伟人的一点点余荫。当然,有人总是通过奉承和夸张另外一位牧者来贬低他的私敌,这也昭然若揭。很多假基督徒一生沉浸在后面这两种假喜乐之中,愚蠢透顶,而且必遭审判。神说,“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如果你一生用主要的精力去关注别人的重担,你的重担从来没有放下。到末世审判的时候,你要为你的重担接受惩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担子”是另外一个字,φορτίον,一般来说,6:2中的“重担”指向额外负担;而这里的“担子”主要表示应担的责任。

三、超越唯物论(6:6-10)

1、一个奉献的人(6)

6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

现在圣灵转向人与物的关系。这个话题的转换也很自然:圣灵将与人分享财物视为个人应该承担的担子之一。求主也要带领我们有面对财物的智慧,并因此,能胜过因财物而生气、与人纠纷的愚蠢。神实在很了解我们的心思意念。这里包括关于财物的三大智慧。第一、财务的起源及其用途,用以说明奉献的本质(6)。第二、上帝在经济上的掌权和公义(7-8),用以解决“吃亏”的恐惧。第三、圣灵赐给人信心,以确保财物活动在爱中进行(9-10)。

圣灵首先将人或基督徒,定义为一个奉献或有分享能力和意愿的人,一个“施比受更为有福”的新人(使徒行传20:35)。同时,物不是被视为奢侈和消费的对象,而是分享和共享或奉献的对象。这里的信息很简单,就是圣灵吩咐会众,在经济上支持传道人。这个支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传道者必须是传讲“道理”的人。τὸν λόγον,in the word,就是传讲上帝的话语。而且这个传讲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坚持;甚至胜过一切搅扰继续坚持;κατηχέω这里用的是“现在持续式”。不仅如此,这个动词还有这样的意思:不要闭口,放胆传讲。这个字是由κατά(through out)与ἦχος(a sound, noise)合成的。换言之,这样的传道人更需要会众的支持;因为他们获得的支持,由于众所周知的理由,一定不如成功神学的牧者。另外,“供给”这个字是κοινωνέω,原意是分享。另一方面,奉献的内容是“一切需用”。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让传道人不至于为生活所迫,影响对真道的宣讲。另一方面,限于生活必须,没有必要支持牧者过奢华的生活。所以这里“一切需要的”,ἐν πᾶσιν ἀγαθοῖς,in all good things,即分享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

奉献精神可以超越教会,这是一种基督精神,是“基督教文明”——如果有的话——一个重要的方面。这里有一个敏感的问题,或者说,奉献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敏感,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你(圣灵、圣经)凭什么吩咐我们出钱?第二、对无神论、唯物论和唯人论来说,钱财是真正的信仰(马太福音6:21),你动了我的奶酪和心肝了。第三、教会和牧者自己的问题。一方面,的的确确有一部分人,把传福音当成了生活必须,当成属世的职业。以至于一些根本没有蒙召、没有讲道恩赐的人,包括女牧者,也要“吃这碗饭”。另一方面,一些牧者甚至靠“寡妇的小钱”(马可福音12:42),过着奢侈和非理性的生活。我们今天看见,高耸入云的大教堂正在被神拆毁。神允许牧者靠侍奉养生,和牧者以养生为目的去侍奉,甚至与世界角逐奢华与排场,完全是两个问题。教会可能为钱财以及相关的民数与世界行淫,讨好会众。为了避免这种试探,保罗一直保守他的“第二职业”。我在这里奉劝自己也劝勉所有的同道,如果你是在找不到工作因此只能靠教会生活,你应该趁早离开这种试探。牧者要交账,可能面临更重的审判。所以我们看耶稣呼召的门徒,原来都有自己的职业和产业,他们全职去侍奉神,实际上是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做任何职业也比作传道人更有钱。不仅如此,传道只是给他们更多属世的羞辱、他们只能过着更清贫和无定的生活,直到为主殉道。我个人有一个感动,判断一个牧者是否蒙召,也可以参考这个标准:按能力在世界里可以混得更好的人,却抛弃一切所有的,包括埃及一切的学问,转来全职侍奉神。

我们也要明白神对奉献的深刻旨意。霾国人由于长期以来崇拜金钱,不仅没有奉献的传统,反而总是用小人之心丑化教会的奉献。首先,上帝创造的人,就是奉献的人,奉献是神的本质,而人本来分享了这个形象。在创世记中,上帝总是付出者和给予者;而福音书中,上帝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而祂的独生子将生命和国赐给我们。上帝按祂的形象造人,使我们成为崇拜者和献祭者,这意味着,人按神的形象,首先不是索取者和消费者(动物),而是奉献者。这是人从神而来的荣耀。其次、我们一定要明白,神之所以敢吩咐我们奉献,恰恰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神赐予的。我们本来一无所有,我们绝对不是把我们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上帝。第三、上帝让祂的儿女在这个世界里,与埃及那些占小便宜和寄生者们区别出来。我们聚会、听福音、传福音、敬拜神,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劳动,而不是依赖、偷窃任何人的劳动成果。换言之,我们聚会,我们出力,这是几个基本常识。那些把教会看成慈善组织,并鼓励占便宜的文化,我们不要谄媚他们。第四、奉献支持的主要目标,是传福音;这是保罗反复强调的,尽管他自己努力让人不花钱就听福音(哥林多后书9:1-15;帖撒罗尼迦前书2:6-9,哥林多后书11:7,腓立比书4:10,提摩太前书5:17-18,哥林多前书9:11)。基督徒要关切罪人得救,这是我们爱心的主要表现。第五、神说的奉献绝对是根据人的自愿、信心和能力。正是由于上述几个常识,我们在“基督教社会”中看见了一种完全出于圣经知识的奉献文化。我们也盼望,这种作人的本分和基督徒的习惯,也能成为我们的生命。

2、一位公义的神(7-8)

7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8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我去奉献,我那心爱的钱财去支持和爱了别人,我吃亏了怎么办?圣灵来安慰我们。参考哥林多后书9:1-15,这里的撒种和收获的比喻,就是针对奉献的。而奉献,首先是献给神的(创世记4:4;8:20-22)。罗马书6:13将奉献的属灵含义解释给我们,“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一方面,上帝是奉献的真正接受者;另一方面,上帝一定按公义和大爱回报奉献者。这不是人神合作或等价交换,因为上帝自己首先就是一位奉献者。但上帝会审查我们的行为和内心,尊重那些尊重祂儿子的人(约翰福音12:26)。所以上帝在这里提醒我们:“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πλανάω: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Imperative,to cause to stray, to lead astray, lead aside from the right way。这个字与6:3中的“自欺”(φρεναπατάω)不是一个字。这里强调的不是欺骗,而是被不敬畏神的念头所偏转,离开正道,转去敬拜偶像。红豆汤还是耶和华,这是一个问题。这个禁止性的劝勉,是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θεὸς οὐ μυκτηρίζεται,God is not mocked。轻慢一词是μυκτηρίζω,1) to turn up the nose or sneer at;2) to mock, deride;轻蔑,而且嘲弄。神是圣洁公义的,也是洞察一切的,你不能欺骗神,而神一定让所有拜偶像的人接受公义的审判。

圣灵进一步解释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句谚语出自约伯记4:8(哥林多后书9:6)。保罗用这句古训来劝勉教会奉献。“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哥林多前书16:1)。奉献不是有去无回的打水漂,而是撒种;而撒种的必有收获。由于有神存在,所以,这个“生物学定律”或“基督的律法”一定应验。这个报应的定律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因此,ἄνθρωπος(任何人)这个词重复出现。但这个定律不是负面的,而是双元的。这才显出神的公义。一方面,“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情欲,εἰς τὴν σάρκα,into the flesh。所以这个句子的直译就是:在肉体里播种。“败坏”一字是φθορά,corruption, destruction, perishing。这个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的败坏;另一方面是末世的永罚。撒种一词σπείρω用的也是“现在持续式”。另一方面,“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顺着圣灵”,εἰς τὸ πνεῦμα,into the spirit。永生,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life everlasting。永远的生命。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情欲和永生都与人际关系和人物关系的处理有关。贪婪和吝啬的人,会一直生活在败坏甚至“贫困”之中;末了且有审判(使徒行传5:3)。上帝不会让一个奉献者或与人分享、共享收获的人,生活在穷困潦倒中。上帝不说谎。不要偏转上帝的祝福。有人说这个人慷慨,是因为他有钱,不是的,真相只有一个:上帝早知到他乐善好施,所以提前赐给了他。

3、一个相爱的家(9-10)

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这里的“行善”主要是指向用财物行善,向他人提供物质帮助(路加福音10:29-37)。教会本身就是一种善行,因为我们花费精力、时间和奉献,去支持福音让多人得救(雅各书5:4);其次,周济穷人(马太福音25:31-46)。不过圣经对周济穷人有独特的理解,将帮助的重点放在福音的帮助上(马太福音6:1-4;哥林多前书13:3;约翰福音3:16)。不仅如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神将我们对人的行善和帮助,视为对神自己的奉献。这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神也要为我们的善行提供帮助。对善行的主要威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持久。另一方面,远香近臭。这是需要圣灵帮助才能克服的两种人性。我们先看看第一个方面,这是9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τὸ καλὸν ποιοῦντες,in well doing。这里的“好”或“善”,与上文“一切需用”,字根是一样的,καλός,美好的,上好的财物。不过这个句子的主动词是“不可丧志”,μὴἐκκακῶμεν,let us not be weary。ἐκκακέ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Subjunctive;to be utterly spiritless, to be wearied out, exhausted;无精打采,精疲力竭。爱是恒久忍耐(帖撒罗尼迦后书3:13)。而只有忍耐到底,坚持到底,“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换言之,神有祂的时间,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是凭着信心等候收成的季节。καιρ ἰδίῳ,at its proper season,在神预定的时间(提摩太前书2:6;6:15;提多书1:3)。然后这里有一个动词分词构成的条件从句:若不灰心,μὴἐκλυόμενοι,if we faint not。ἐκλύω,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Participle:1) to loose, unloose, to set free;2) to dissolve, metaph., to weaken, relax, exhaust。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放松了,松懈了(马太福音15:32,马可福音8:3)。这个动词是被动语态,在于强调人的信心被这种松懈所影响。让人灰心的常常就是没完没了的打击和失败;特别是你将身体和财富都奉献之后,仍无结果却遭践踏之时。灰心是需要我们靠着圣灵与之争战的宿敌。“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15:58);“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各书5:7)。

既然我们在信心里相信,上帝为行善预定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应当坚持行善。“所以有了机会”,ἄρα οὖν ὡς καιρὸν ἔχομεν,therefore then as we have opportunity. 机会一词即καιρός,与9节中的“时候”,是一个字。基督徒行善的对象是所有的人,πρὸς πάντας,unto all。基督徒不应该偏待人。不过这里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πρὸς τοὺς οἰκείους τῆς πίστεως,unto them who are of the household of faith.这里有一个字需要说明,οἰκεῖος,belonging to a house or family, domestic, intimate。即家里的人,一家人。而这一家人,是因为“一个信心”而建立起来的教会(提摩太前书3:15,彼得前书2:5,4:17;希伯来书3:6)。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向因信心而成为一家人的成员,更应该彼此善待。这个强调不是要基督徒偏待人,而是考虑那种普遍的“远亲近臭”的习性,勉励基督徒对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弟兄姐妹更加彼此相爱。我们看见很多伪善的表演,越是远处的,越是八竿子以外的人,越成为某些人爱和“传福音”的对象,甚至将之视为是对至近之人的报复和切割。但这些“爱心大使”、“福音传教士”对自己身边的人,对本教会的人,对自己家乡的人,完全没有了爱和忍耐;只有石头儿和无招胜有招。圣灵看见了这种危险,是为了把我们的彼此相爱,建造在诚实和常识的基础之上。同时,我们要知道,教会内部的行善不是为了结党纷争,而是为了彼此建造信心。教会里或我们自己家里更需要彼此行善。

亲爱的弟兄姐妹,各位朋友,三年来,我们在撒种的季节里,这是显而易见的。有两个早春季节。一方面,神在我们中间撒下真道的种子。另一方面,我们在这座城市撒种。冬去春来,又一年过去了。生命、金钱、血泪,我们洒在这里;飞鸟和石头,也常常落下,要夺去我们一切刚刚出生的小苗。收获的季节仍没有到来。但我们靠主的恩典和同在,继续坚持长大。每当我们灰心失望的时候,我们就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思想这孤独的拿撒勒人,在人间备受凌辱和杀害,为何不丧志灰心。我们在十字架的上空,看见驾云降临的主,我们就重新得力;因为我们知道,必有一个公义的收获季节,为所有播种者存留。所以今天圣灵清楚地吩咐我们,让我们有重担互相担当,这是我们穿越早春季节真正的武器。丧志和灰心,就因为这互担重担而被我们挣脱。事实上,无论是唯人论还是唯物论,真正能捆绑我们的狱卒,就是丧志和灰心。感谢神,我看见了这种彼此相爱,在我们这小小的教会里,以前所未有的温馨和坚强,同时点燃了每个人,感动了每个人。正如主说的,“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马太福音12:20)。感谢主,我们一起正以前所未有的爱情、信心和盼望,进入2013年的春天。“5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6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希伯来书3:5-6)。阿门。

任不寐,2013年3月17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