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整理:2019年8月15日,世界末日(可13:1-23)(1)

弟兄姐妹平安。马可福音13章1到4节,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对他说,夫子,你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耶稣对他说,你看见这大殿宇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耶稣在橄榄山对圣殿而坐,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暗暗地问他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呢?这一切事,将成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感谢神的话语。我们今天继续马可福音的课程,特别是主耶稣在耶路撒冷最后的属灵的争战以及对末世到来的宣告。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今天的主题或马可福音13章的主题称之为末世论,末世论是基督教信仰一个特别重要的真理。可以说道成肉身,末世复临是基督事件两个基本的方面,依次涉及到主的第一次来和第二次来,而我们所在的方位是在基督两次降临的中间。

首先我今天特别的为我们的弟兄姊妹感谢赞美神,将近两周的时间了,感谢主带领我们在这里为他做了很多美好的见证。无论是在山下还是在这个山上,我接触的本地人,包括我们泰国本地的同工,都一致的跟我说,你们到底是哪里的人?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他说你们肯定不可能是中国人,因为这些年来,泰国人接待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他说你们身上的那些温柔谦卑,内部的相爱,这也是一百多人了,也没有见到互相内讧,打架,挑刺,倾轧,夫妻吵架也没有看见,就是他们觉得很诧异。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对中国人的理解是三大人性,一种魔性。三大人性,第一就是购物,中国人民出来旅游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购物。第二个见证就是打架,互相打,为了骑个大象也打,排队吃饭也打,然后夫妻之间基本上是不知道怎么着,反正就开始打,所以第二个见证就是内斗。第三个可能有点俗,就是交配。除了合法的交配,更多是非法的交配,带着别人太太来了。三大人性:爱购物,内斗,交配。这三大人性实际上是在创世纪第三章,蛇给人类的三个旅行的地图:好作食物,悦人的眼目,情欲。为什么打架?权利,权欲。一种魔性是什么?就是这三种表现,从来不认罪,不悔改,不反省,总是振振有词,“我们有好的一面”。第四种,我说的是魔性,就是你知道我是谁吗?每一个汗毛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几乎在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天与人交往的时候,都会伸出手来呼喊,“你们知道我是谁?”所以三大人性,一大魔性,让泰国人民对墙国人民敬而远之。

但是,这些见证、这些评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末世论的真理,什么意思?就是好多好多年以来,我们受无神论还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我们都认为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我们在学校经常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全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到了2000年,我们的日子得什么样,我们得过得多么的美好。然后有一首歌,我这个年龄的人听过,就是“山也美,水也美,风光更明媚”。我们过了2000年,快20年了,我们非常吃惊地发现,有了钱财的中国人比原来更邪恶。我们有钱了,我们有楼了,我们拥有了亚洲最多的楼群,拥有了亚洲最大的财富。但是同时我们面露狰狞,越来越有大红龙的样式。这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末世论的真理,那就是如果没有基督,如果不在基督里面,我们越是所谓的进步,我们就越像魔鬼的儿女,我们就越是龙的传人。所以它是非常深刻的。中国的历史,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所谓的崛起,极其深刻的让我们明白,就是这样的人类越在物质生活上发达,离末世越近,所以圣经讲得实在实在是真实。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比别人高明,并不比别人更讨神的喜悦。我们之所以被分别出来,仅仅是因为神的恩典,是因为我们住在基督里。所以有人夸我们不像那些中国人,我们应该更加的谦卑。若没有主,我们还不如人家呢。所以我们之所以在这里面有了一些美好的见证,一个方面不是因为我们好,更不是有些弟兄姊妹对我的爱,说牧师教导得好。都不是,仅仅是因为我们所信的神真好。仅仅因为我们的身份证上,其实我们每个人有一个真正的身份证,上面写着一行字叫In Christ。那是我们的身份证,我们是哪里人?我们是基督里的人,我们是神国里的人,我们不是神州的人,我们是神国里的人,那是我们真正的身份证,真正的护照,那是我们将来的这个末世为主做见证的责任,也是将来进入天国的记号。666的记号是他们的,我们的记号就是In Christ。圣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him,或者我们说就是在基督里,我们是在基督里的人。也求神特别地怜悯我们,加倍地怜悯我们。过去14天的胜利,绝不可能成为接下来两天三天胜利的保障。我们的保障不是经验,我们的保障是信仰,我们需要继续的住在基督里面,我们才可能胜而又胜。所以接下来无论是星期五,特别是星期六,会有更残酷的试探,魔鬼要夺去我们在这里面已经见证出来的荣耀,要激动一些人里面的狭隘的心肠,某些不爽,他要反败为胜,所以求神与我们加倍的存在,破坏魔鬼的诡诈。我在这里最后还是要感激每一位弟兄姊妹,为你们感谢神。因为这里的同工跟我讲,我们从山下搬上来的时候,其实很多的住宿条件有些紧张,有些弟兄姊妹还没有安排好,但是我们泰国的同工说,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更加地安慰他,我们互相的安慰,我真的是特别特别的感动。我就想保罗说,我们在主里所侍奉的,辛苦的,真的不是徒然的,特别感谢上帝在你们里面接待我,也给我这么美好的祝福,愿他的怜悯加倍与我们同在。我们是基督里的人,我们在基督里。

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主题实际上是在基督里,就是在基督里,进一步地确认我们的身份。在基督里,在旧约时代,实际上有另外一个表达就是在会幕,在圣殿。但是我们今天讲的马可福音13章1到4节,我们发现我们在基督里有了不同的含义,从在圣殿,在会幕,真的完全应验为在基督里。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整卷圣经第一节经文和最后一节经文,实际上讲得都是在基督里,在他里面。创世纪第一章一节,“起初,神创造天地”,那是第一个字,讲的是在基督里。启示录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启示录22章21节,愿主耶稣的恩惠与众圣徒同在。这个翻译是不对的,而且差得很远。你要看原文,他是这么说的,“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与你们同在,阿们”。这是不一样的,这个信息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中文这种翻译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我再说一遍,原文应该这么翻译,就是“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常与你们同在,阿门。”应该是这么说的,那么我们把这些概念稍微地解释一下,我们才知道在基督里,在会幕,在圣殿是何等何等的重要,为什么上帝一定要规定一个空间,规定会幕,规定圣殿,规定基督,规定教会做他与我们同在的场所呢?这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原因。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比如说上帝是创造主,而我们是受造的。我们移民的人,或者我们在地上在哪里都不觉得百分之百的幸福和安全,一个真正的原因就是受造之物越不与主同住,或者上帝若不与我们同在,我们心里永远没有平安,这是我们永远远远的一种亏欠,一种亏缺,一种不安。也就是说创造和受造的两大事实就决定了我们渴望与主同在,这是最简单的。当然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罪人,主与我们同在,表明我们的罪被赦免了。与我们同席,为我们摆设筵席,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这些概念,“同在”显明上帝赦免了我们的罪,使我们称义,这是住所的第二个含义。第三个含义就是上帝籍着他规定的时间,特别是规定的地点与我们相遇,表明他同时赋予了他儿女一个责任,就是这个空间你要有管理的责任,治理管理的责任,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间教会、这个地方是交给你了。所以你是人,你不是动物,你有管理这个区域所有生命和受造之物的责任,所谓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之内,你要见证受造主给你的形象和样式。所以对移民来讲,我们在海外其实经常经常的我们是感到极其极其的自卑,就非常的羞愧。为什么?就是我们破坏了上帝给我们在这个世界也是最美丽的一片土地,就是中国。我们放弃了管理那里的责任,我们狼狈地逃跑,然后去消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恬不知耻,绝对是愧对了上帝,尤其愧对了我们的这位创造者,愧对了他在我们身上形象。

包括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应该怀着同样羞愧的心情。我刚才讲很多国人出来以后得瑟,显示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应该是世界上最应该认罪悔改的族类。而且到哪儿都瞧不起当地人,以为你的国家很大,你很有钱。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小最小的国家,因为只有你这个国家还弄一个防火墙,恬不知耻。只有你这个国家弄出大堆五毛,自己夸自己,人类没有这种东西的。所以这些年有一个词叫新新人类,我说怎么形容这个族类呢?就是新新畜类。新新畜类,因为在字典上,在任何字典和神学字典上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败类,没有办法形容。但是归根到底,我们的罪恶在哪里?我们真的亏欠了神。走遍几大洲,跨过几大洋,上帝给中国人最美好的一个地方,名山大川,你像全世界你去哪里找喜马拉雅山,西湖杭州美景,东三省沃野千里,华夏,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星罗棋布,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唯一给人类文明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个5000年屹立不倒的独裁专制的文化体系。其他还有什么?还有就是厚颜无耻。好不容易香港有一块净土,又要被彻底的灭绝了。所以我觉得上帝给人类规定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地方要尽责任,这是你的责任。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这个圣所所有所有的这一切,旧约的这些概念,当然都是指向基督的,基督一方面与我们同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基督里。若不在基督里,我们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在约翰福音里面说,你若离开我,你就要做不了什么。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你稍微有一点点骄傲,就稍微有一点点不谨慎,你今天马上就过一个失败的生活,我们太有这方面的见证了,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时时刻刻警醒,在基督里,在基督里。他不是一个神学的套话,他就让我们时时刻刻的记住我们是谁,而神是谁,我们是何等地需要他的同在。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圣经,从头到尾,关于空间、处所、圣所这个概念是何等地贯穿一致。我看创世纪一章一节这个字,我写在这个地方。第一个字实际上是个介词,对吧?然后下面是个名词,我想应该是这样。整卷圣经的第一个词,我们翻译成英语应该是这个,对吧?然后这个直译可以说就是In the Beginning,就是在起初。但是这个词其实原意不是起初,原意是:第一。就是启示录讲,我是初,我是终,我是开始,我是末了。然后这个词在圣经的另外一个通用的概念就是头,头生子,第一位。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基督里,上帝创造天地。那么新约圣经好多好多的经文都是这么讲的,在基督里创造,为基督创造,万有都是在他里面创造的,万有都是为他创造的。你看第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就是In Christ,在基督里,上帝创造了万有。那么结束的地方,圣经怎么说呢?他最后一个字当然是,阿门,这个我等一下再讲。然后中间,他讲的是恩典,愿主的恩典。我还是勉强写一下希腊文吧,这是个冠词Ἡ χάρις ,the grace,就是这个恩典,谁的恩典呢?hemon,我们的,对吧?我们的什么?κυρίου,我们的主的恩典,这是我们这个词,这很重要,我们的主的恩典,我们的主是谁呢?就是耶稣基督Ἰησοῦ。这是这个变格,还是变格,我们主的恩典,然后有一个介词就是μετὰ,μετὰ谁呢?就是你们。那我们就看到了,就是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μετὰ你们,然后阿门。我们看到它这个结构,它很漂亮,它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教会基督徒传道人,就我们已经蒙受了耶稣基督的恩典,现在我们祷告,耶稣基督恩典也与你们同在。然后中间是耶稣基督,两边,一边是我们,一边是你们。人类当然就是分我们和你们,全人类都应该在耶稣基督的恩典里面。但这个介词本身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现在基督与我们同在,与人类同在,与新人类同在。换句话说,耶稣基督搭支帐篷住在我们中间,这个耶稣基督μετὰ我们,然后就等于创世纪第一节In Crist,或者说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在上帝里创造万有,启示录告诉我们,现在基督已经和我们在一起了。所以我们看整个圣经前后的信息,无非说在基督里,在基督里,在基督里。

阿门,阿门这个词,我们可能不太注意,这个词很重要,我们去过好多的教会,我自己特别受不了的就是传道人讲一句,下面就阿门一片。但实际上阿门讲的是什么呢?我们把希伯来文写在这里。希腊文是音译,英语是音译,中文是音译。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就是A,叫做A。然后阿门应该是M,相当于M,然后后面有一个N,尾巴写的长一点。谁知道这个希伯来文在整卷圣经当中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民数记”,不是的,还要早,就是利未牧师上一次讲的那一节经文,就是我们基督教认为最重要的信仰根基的那一节经文,就是亚伯拉罕信神,神就称他为义。那个信是阿门,就亚伯拉罕阿门神,神就称他为义。这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在基督里。这个阿门,或者我们翻译成英文也一样,Believe,对吧?英文Believe什么呢?怎么跟上帝接?加一个介词,对不对?believe in him。但是亚伯拉罕信神,亚伯拉罕阿门谁呢?阿门,不是神,亚伯拉罕信神是不对的。所以我就说这个圣经好多地方我们回到原文去,会有完全不同的看见。亚伯拉罕信,介词,亚伯拉罕阿门,创世纪第一章那个介词,亚伯拉罕阿门谁呢?耶和华 ,那什么意思?亚伯拉罕住在耶和华里面。亚伯拉罕阿门的In the lord。好吧,应该这么翻译,就是亚伯拉罕阿门in YHWH。那么这个词(YHWH),神和主我讲过,神和主不同,神更多强调他的权柄和他的创造之主的身份,耶和华主强调他跟我的关系,所以亚伯拉罕不是像加略人犹大一样,信有一位神,亚伯拉罕心里面真的信靠,并且就住在主里面。一样吗?完全不同了,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基本的真理合起来就告诉我们,在基督里是我们信仰的一个中心,但是在基督里面需要很多外在的见证,你不能像一个异教徒佛教徒一样,你怎么证明你在基督里?我觉得有一个特别特别必要的证明,那就是你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与主同在,主与我们同在。于是有了教会,有了会幕,有了圣殿。

这些外在的形式是极其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形式不仅仅是形式,这形式是神自己规定的。所以从头到尾,我们看见在基督里外在的确据。创世纪一到三章,在伊甸园;创世纪6到8章在方舟,在圣坛。记住,这都是空间和相关的时间。我再说一遍,创世纪第一章到第三章在乐园;然后接下来大洪水,在方舟;大洪水之后,第九章开始一直到出埃及记,在圣坛。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诺亚开始,一直到摩西时代,其实都是建筑工人,就是建坛、建坛、建坛。乐园,方舟,圣坛,这是整个创世纪的圣所。然后到了出埃及记,一直到撒母耳记大卫王国的建立,圣所表现为会幕。王国建立以后,会幕表现为圣殿,第一圣殿,第二圣殿。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到今天的经文,马可福音13章。耶稣说,从今以后,这个圣殿将来很快,一块石头不在一块石头上了。然后其他的经文告诉我们,他要以他的身体为殿。其他的经文又告诉我们,神的殿就是你们,教会。我们重顺这个圣所的真理,圣所的简史。乐园,方舟,圣坛,会幕,圣殿,基督和教会。最后的还有新天新地里的圣城,或者主和他百姓的同在。这些真理是首尾一贯的,我们一定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来思想在基督里是什么意思,并且解释马可福音13章1到4节关于圣殿的覆没和圣殿的重建。这四句经文每两节每两节可以分别针对两个主题。第一,第二圣殿的覆没,第二,第三圣殿的建立。我说的第三圣殿不是犹太人的第三圣殿,是基督和他的教会。

好,我们还是先看一看我们第13章的结构,马可福音13章集中讲的就是末世论的真理。我们要是讲末世论,一定要认识两个英文,当然是从希腊文来的,基督徒,特别是神学生,做牧师的必须认识。没有办法,因为你不认识你看不懂神学的著作,第一个就是Eschatology,这我们知道Logy就是logos,就是学说,专业,像地理学,什么什么语言学,最后基本上都是有这么个词尾。前面是它的核心概念,出于Eschatos,这个词就是结束,末了。所以就是关于末了的学说,这么个意思吧。它翻译成中文可以直接翻译成末世论。但实际上严格来讲,末世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这个词讲的是世界末日。第二,讲的是Parousia,这个可以直接翻译成基督的再临,基督复临。希腊文的本义是降临,特别指君王的降临,凯撒凯旋回来了,进入罗马,穿越凯旋门,诸如此类。一个君王一般讲就是Parousia。所以,末世论两大真理,第一,世界末日;第二,基督复临。当然这两个信息可以也不好严格分开,交叉在一起。我们这次学习的最后两节课,今天我重点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末世的世界末日,明天重点讲基督的复临,这是我们的课程的大体上的安排。那么在我们讲马可福音13章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参考符类福音的相关记载。马太福音需要参考的是24章到25章,那里面的末世信息更充分一些,重点也略有不同,然后路加福音21章。旧约圣经有末世论信息的很多,几乎很多先知书都有末世信息。其实创世纪里都有,这个散见于旧约的很多的书卷里面,那是比较集中的,人们常谈到的是以赛亚书,以西结书,特别是但以理书,包含着很多末世论的预言。但是重点我们还是要看新约圣经的末世论信息,重点在帖撒罗尼迦前后书,那里面有很多很多关于主复临的信息,当然还有哥林多书,比如说哥林多前书15章,关于复活的那些论述。圣餐一个最伟大的真理就是直到主再来。当然最不可缺的是启示录,我们需要看启示录才能够更充分的明白马可福音13章。

现在我们看马可福音13章,比较奇妙的精美的结构。1到4节讲的实际上是两座圣殿的交替,四节经文两节经文说那个圣殿完了,另外两节经文实际上就是主在橄榄山上坐着,面对圣殿,这幅画面很好,很生动,那就是两个圣殿的对立,对吧?或者说橄榄山和圣殿山的对立。橄榄山上坐着耶稣基督,你去以色列,你就更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然后对面,隔着谷地,然后对面就是犹太圣殿,有那么几座建筑,现在清真寺在上面。所以我们看到的第一段的信息是两座圣殿的对立,根据主的预言,那个圣殿要结束了,而耶稣和四个门徒在橄榄山上,我们很清晰的看见基督和他的教会即将取代犹太圣殿,基督教即将取代犹太教,教会即将取代圣殿,这是第一段信息。第五段信息可以跟他平行,那就是主耶稣说,我快来之前,主反反复复的跟教会讲要警醒,要警醒,要警醒,要看好门,要守望,要做工。所有这些概念告诉我们,就是教会,就是面对末世论的教会,所以我们可以看见第一段和第五段前后是完全呼应的,讲的都是圣殿的信息,讲的都是在基督里的真理。然后往中间走。第二大部分,第5节到23节,这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讲的,就是世界末世的基本景象,世界末日的基本图景,世界末日的一些基本的征兆。它又可以继续地划分为五个部分,如果不按照交叉结构去分析,我相信你们读这段经文完全是混乱的。你不知道怎么理出一个脉络出来。但是如果你要按照等一下我们分享的交叉结构,你会发现太漂亮了,太清楚了,太简单了,而且马上重点都出来了,这是第二部分,我们下节课讲第二部分。中间,24到27节,就是基督复临,人子要回来,裂天而来,然后我们看到了万民来归的场面。那么也在这个交叉结构里面看见基督复临是末世论信息的中心,他要回来,为此给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带来了最伟大的盼望,我们基督徒不是恐惧末世,我们盼望,所以启示录结束说,主啊,我愿你来。那不是我们的终点,那是我们的起点。然后和末世征兆第二个部分呼应的是第四个部分,主又一次讲无花果树,马可福音11到13章,无花果树的信息,我们还是按常识讲圣经,他一定是一个问题,一定是一回事。所以如果前面的无花果树指向以色列,或者教会,那么这里讲的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末世复临的第四个方面的征兆,就是以色列或者教会,以色列和教会在地上越来越兴旺,发嫩长叶,有人把他解释为以色列复国,诸如此类,我不反对,但是我更愿意把它指向以色列犹太教的复苏,或者更多的犹太人信基督。这个在西方现在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讲的,我想应该是指教会在地上传福音,福音走到地级的这个事实越来越清晰。那么第二和第四两个方面有什么呼应关系呢?第二个方面重点强调的是全人类的末世征兆。那第四个方面讲的是上帝的选民的末世征兆。那两者加起来就整个人类了。所以我们再看一下13章的结构,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慨,圣经是圣灵所默示的。它的美,它的深刻,它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永远学习谦卑。我当然不认为我们的结构是终级结构,但是它一定是一种结构,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圣经的事实。

好,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我说第一段就是四节经文,1到2节讲的是第二圣殿的命运,犹太教圣殿的命运。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对他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我就觉得这是个反讽,那个臭石头,硬石头。耶稣说,你看见这大殿宇吗?将来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石头,石头,石头,三个石头在这里,这是宣告了犹太教圣殿或者第二圣殿的覆没结束。那如果你只读到这里,那我们就是无限的悲凉,就像现在很多基督徒去以色列,每次到了圣殿山都很难过,真的很难过,恨不得帮犹太人把他们头上那些金殿彻底的清除。但是感谢主接下来3到4节,一下子让我们看到如此美好的希望,那就是新的圣殿在这儿呢。耶稣在橄榄山上对圣殿而坐,太美了。那也就告诉我们上帝的圣殿不是那些石涛头,而是被石头要打死的耶稣基督,他的儿子。感谢主,或者你看又回到约翰福音第八章,犹太人拿石头要打死那个女人,现在主耶稣拦阻了犹太人。那个约翰福音第八章真的更深刻的真理,真的不在性,不在性丑闻上。那个女人是谁?是我们,是以色列人,是教会。以色列人犯淫乱,按照犹太教律法主义的标准,应该弄死他,现在主站在那个妇人的面前拦阻了所有的石头,对吗?然后淫妇在基督里慢慢更新为新妇,那就是我们,那就是教会了。现在在橄榄山坐着,对面是石头,这个太生动了,这边是烂石头。然后主耶稣在这边跟谁在一起呢?跟一个叫彼得的石头,彼得的意思就是石头,他要把这些烂石头,打死人的石头,律法主义的石头重新建造成为他的圣殿。这也告诉我们,我们不比对面那个山上的石头好到哪里去,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块,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就是约翰福音第八章当中以为自己比别人干净,拿石头要打死人的那些伪君子那些暴徒。我们仅仅是因为神怜悯我们,把我们从伯赛大伽百农,那些小渔村拣出来了,带在身上。不管我们路上有多么地悖谬,他还是把我们带到了橄榄山上,在那里经历他的圣餐,在那里经历他的复活,在那里见证他的升天。然后从那里开始,从橄榄山下来,使徒行传让我们看见圣灵降临。主的圣殿,从五旬节一直到今天,这是第三圣殿的降生。第三圣殿的诞生从哪里开始?从耶稣对门徒在橄榄山上的教导开始,教会的根基是基督和他的道。所以请告诉我们,这些事是什么时候有的?“请告诉我们”,因为他的告诉,因为他的真理,因为他的话语,我们得以重新建造,神说有就会有。

关于这个圣殿的真理,我们可以平行约翰福音二章那段更充分的经文。我现在回答一个,我前几天问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约翰福音把洁净圣殿放在前面?约翰时代有一个理由,这不是全部理由,那就是约翰时代建立教会是真理当中的真理。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三大异端,到今天也一样。第一就是圣徒崇拜,所以约翰福音对所有圣徒,包括玛利亚和彼得,包括他自己,贬低是最厉害的,包括施洗约翰。你读约翰福音,发现所有的圣徒在那里极其不堪,没有任何崇拜玛利亚和彼得他们的余地,你能想到吗?所以只有约翰福音首尾呼应,第二章第十九章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结束的地方,对另外一个玛利亚说,你不要摸我,你去告诉我的门徒。女人崇拜,圣徒崇拜在约翰福音被消灭了。但是初代教会就滋生了这样的一个异端和苗头。第二,圣灵,灵恩派的异端已经露出了苗头了,所以约翰福音从14到17章,以极其充分的方式告诉我们圣灵是干什么的?圣灵两大功能的,那里面,对吗?第一是真理的圣灵,教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第二,真理来了,圣灵的真理来了,只给基督作见证。所以约翰福音的圣灵论是极其扎实的,全面的,凡是在圣灵上出异端的,你回去读约翰福音。今天我们还会查什么叫圣灵充满,圣灵凭什么充满,圣灵为什么充满,圣灵充满了干什么。你不能说我们明天要包饺子,求圣灵充满我,不用,有理性就可以了,你不要把两个皮三个皮包一个馅就可以。但现在我说基督教这毛病就在这里,他干什么都要圣灵充满,圣灵不会充满你的,圣灵没空充满你。圣灵充满有极其特别的原因,特别的目的。所以第二个就是约翰福音讲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就是教会。随着基督教进入异教的世界,特别是希腊罗马和印欧的世界,个人主义无限的膨胀,只信基督,不要教会,所以在约翰福音里面,从头至尾在坚固教会的真理。所以约翰福音开篇把洁净圣殿坚决的放在那个地方。结束,只有约翰记载了主耶稣对彼得的说法。你爱我吗?你牧养我的小羊。结尾讲的教会的真理就是牧者和会众的关系,开篇讲的就是教会跟异教的区别。洁净圣殿,教会是圣所。结束的地方,这个圣所有圣职人员和他的圣民。

那么按照这样的真理,我们再一次看第二章主洁净完圣殿之后跟犹太人的这场争战。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建立起来了,犹太人说这怎么可能,46年才造成的,你3日内就建立起来吗?然后圣灵解释说,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然后相关的平行的经文,大家自己查,不限于这些。林前三章16到17节,你们就是神的殿,谁拆毁你们,我就拆毁谁。哥林多后书六章16节,你们就是这圣殿,我要把你们建造成圣殿。提摩太前书3章15节,好多好多的经文都说,你们是教会的柱石,你们要彼此联络,建造成主的圣殿。这些教导其实和第三到第四节,你仔细看,都是平行的。耶稣现在要建圣殿了,上帝来不仅要拆毁,还要建造,拿什么来建圣殿?那不就是彼得雅各约翰安德烈吗?不就是我们吗?所以这是我们要分享的四节经文,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说成是第二圣殿的结束,第三圣殿的开端,而这一个信息引领了末世论的篇章。马可福音,整个13章是末世论的真理,但是你知道神是何等的爱我们,他如果来只是宣告了末世的真理,末世的事实,那太悲催了,我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一定要把圣经读全了,就是当主耶稣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要结束之前,他先告诉我们,有圣殿在这儿备好了,有方舟在这备好了,你明白吗?就是第二场的末世论的信息和第一场的大洪水是完全平行的。上帝先说我要灭了这个世界,但是兴起挪亚,你先把方舟建好,有一条出路,你去啊,上帝没有到这个世界来说,我全部弄死,全部弄死。同时他预备了,给人们预备了一个出路。这个出路,挪亚方舟,基督和他的教会。所以在那个地方我们看见诺亚叮叮咚咚,所谓传义道120年。这里也一样,在真正的末世审判降临之前,主耶稣预备一个方舟停靠在橄榄山上。这个世界即将结束。主兴起仆人建立他的教会,所以这是圣殿或者教会与末世论的逻辑关系。人类灭亡之前,上帝在人类社会的大街小巷,乡村和城市预备了方舟,呼喊末世之前的人类快快上船,我们为此而来。

现在我们看前面两节经文。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是福音书记载的主耶稣最后一次的穿越犹太教的圣殿,所以他离开的时候出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犹太教的历史结束了。光曾经照耀过这个宗教,曾经照耀过犹太的圣殿,光照在黑暗里,但黑暗不接受光。所以主出来的时候,就意味着救恩有时,审判有时,神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们常常说是恒久忍耐,但是上帝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这是真的。所以他出来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主已经弃绝了那些弃绝他的人,罪人和宗教,所以这是一个转折点。马可福音13章第1节,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就是犹太教结束的时候,然后这个时候有一个门徒,没有说这个门徒是谁,马太福音讲的不是一个门徒,应该是众门徒,换言之,这是所有的门徒共同的问题。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我相信他们非常非常留恋犹太教,这是人之常情,他们舍不得,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是圣殿的外表,只是这些石头,这些建筑,只是这个形式本身,这是罪人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过于重视物质的和教会的物质的层面,很少能够回到教会的属灵的含义。何等的殿宇,殿宇这个词我写在那里,这个词的动词就是其创世纪2章22节开始出现的。它很重要,我们读创世纪,大家可能都会发现,创世纪1到3章有好多动词,好像是同义词,就是创造,造,造成,制造,诸如此类。但是这个动词最早出现在2章22节,就是建造亚当和夏娃。门徒提出了这个动词,说,你看这个建造。但是很奇怪,他们关切的是受造的殿宇,Building ,但是忘记了,他们身边就是创造万物的那个主,这是问题。他们看不见圣殿,看不见基督,他们只是看见了犹太教的这个圣殿。而这个动词在整个创世纪当中有这么一个非常漂亮的逻辑关系,很有意思,他就让我们看见现在这个建造圣殿怎样应该回到本源去。2章22节,上帝建造了夏娃,这是上帝创造的高峰,上帝创造了极致。所以这一点我们没有任何男权主义,因为这个亚当,男人受造跟动物都是一样的,所以男人基本上有畜生的本性,更多畜生的本性。这我们是承认的,我们主要靠肌肉,然后你看你跟老婆吵架,一般就是你最后得胜主要靠嗓门,嗓门实在不行就靠拳头,这是男人畜生的一面的来源,我们都是这样的。所以上帝造男人,有两个方面跟动物是一样的,这个动词是一样的。第二,质料是一样的,动物是用泥土造的,男人也是。但是造夏娃不一样,造夏娃是用这种男人的肋骨造的。动词也不一样,这个动词主要指就是艺术性的雕刻,所以女人总是很美,怎么看都是很美,除了臭美就比较难看以外,其他都很漂亮。所以是建造,是这个动词。而建立教会,建立城市,都是这个动词。为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以弗所书的教会论,为什么说教会是上帝在创世之初的永恒的奥秘,就是上帝建造他的女人,基督的新妇,是用了心血,他用了精力,用了美学,用了神学,很多很多是建造男人没有用的。所以如果夏娃预表着教会,我们就更加明白了,但是上帝最伟大的工作就是教会,就是夏娃,就是女人,就是教会。

但是人类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到了4章17节,我们看了两种建造艺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对立,上帝建教会,该隐建城市。教会和城市代表了地上永恒的两种冲突。最后在结局的地方就是耶路撒冷和巴比伦的冲突。大家一定要明白,那么这场冲突就是夏娃和以诺的冲突,第一座城市叫以诺,以诺也是献祭,以诺是人献祭给自己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就是上帝建造夏娃,该隐建造城市。属人的战争是此起彼伏。然后第三次,诺亚建造方舟。第四次,宁录建造城市,更多的城市。第10章到第11章,你看见了宁录的七座大城吧,我们大约这么说,然后这个城市文明的建造到巴别大城巴别塔,这个城市就要到天上去了,塔顶通天,所以你就看到人类建造的工艺不断的膨胀,这就是今天,这是人类历史的缩影,城市文明。但是上帝再一次的拨乱反正,在亚伯拉罕,在整个创世纪12章到50章,建坛,建坛,建坛,建坛,建坛。你要仔细数这些坛的数目,大约和宁录建造的城市数目差不多。所以这是创世纪,这太有意思了,所以宁录是建城,建城,建城,建城,然后上帝从亚伯拉罕不断地建坛建坛,建坛建坛,一直到雅各,约瑟不再建坛了,上帝成为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没有说他是约瑟的神,因为约瑟预表基督。基督他自己就是我们的圣坛,那么所有这些信息和这里对照,检索出来,就是殿宇神学的历史。但是这些门徒不明白,他们看到的是该隐这条路线的建造,耶稣来要重新恢复。所以我们从耶稣这两个圣殿的对比,我们看的其实是该隐的城和挪亚的坛,挪亚的方舟之间的对立。

耶稣对他说,“你看这大殿宇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很多的很多的学者都认为主耶稣这个预言指向的是主后70年犹太圣殿,犹太亡国,残存的犹太王国亡于罗马的提多将军。我不反对,但是我个人认为不限于这个历史事实,不管怎么样,主的预言都应验了,他是神,这个预言一定会应验的,甚至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应验完全。为什么?因为耶路撒冷很多圣殿,有的石头还在石头上,没有彻底拆毁的,所以我觉得主的这个预言还可以向后覆盖。这是第1到2节对第二圣殿,犹太圣殿命运的这个预言。

好,现在我们基督徒教会传道,这对圣殿的历史要有一个简单的印象,不然,我们不太好传福音,我简称它为圣殿简史,从会幕开始到圣殿。然后,我刚才忘了一个历史阶段,就是犹太人被掳掠的那个历史时期,400年,从圣殿到教会,中间还有一个会堂,犹太会堂。你们如果去西方,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就是像在西方特别是去以色列,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一下犹太会堂。主耶稣基督和使徒最早传道的地方都是会堂,你要去看一看,那是什么意思?没有进入犹太会堂,太遗憾了。当然你去那里,我去年去以色列,后来我到黑门山,我在下面的一个犹太的小村子里面,我住了有十天。然后那个小村子就是以犹太会堂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然后你会看到真是不太一样,跟中国的这种社区的设备真的不太一样。中国人的这个居住区的中心,两点,除了共产主义时期以前,这不是人类了,现在已经不是人类了,我们不讲他。两大中心,一个就是家,就是宗庙祠堂,另外一个就是庙堂,也就是祠堂和庙堂是中国人集聚的中心,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人的家,一个就是人的祖宗,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一个比如姓赵的皇帝,姓赵他们家,姓李的皇帝,姓李他们家,庙堂和祠堂。但是犹太人的居住区基本上都是以这个神的圣所为中心建立起来。随着圣殿的被毁,犹太人流散到异国他乡,他们就开始重新聚集,就形成了犹太会堂。那么主耶稣在前面我们看到跟犹太领袖的争战,那些人基本上是犹太会堂的领袖,大部分是。犹太会堂的建立,实际上又是模仿了会幕和圣殿的一些特点,当然简化的很多很多了,他不可能再有祭坛了。你不可能这被掳到巴比伦去,你杀牛宰羊的,那不太可能。他们主要就改变成什么呢?改变成讲经台,讲经台,然后祈祷,这个构成了他们崇拜的中心,我们感谢神,这是教会最重要的一次预备,一直到今天,我们以圣道和圣礼为中心的教会,其实是继承了会堂的一些重要的特点,就是既继承了会幕和圣殿,以圣礼为中心的聚集,同时也继承了犹太会堂以圣道为中心的聚集,大家明白吗?这才是真正的教会,圣道和圣礼。犹太会堂,他们核心的是大卫的一些标志,就是大卫的旗帜,大卫星,他们聚集的中心实际上是妥拉,就是摩西的律法,然后也有讲经,他们主要讲摩西的律法,讲的也很棒。我是借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听懂了一点,因为他们也很欢迎我,我不隐瞒,我说我是基督教的牧师。以色列人对基督教国家来的人,至少面子上还是很尊重的,他不敢不敢,骨子里他还挺恨的,我能知道,我不在乎他,我一坐在那里,他们也没人赶我出来,我每天都去,他们每天都有崇拜活动。我还是挺感动的,知道这个有信仰的国家不一样。几乎村子里面的男人,女人一般不会在崇拜时候参加的。男人,包括男孩都会去,都会参加。然后打开妥拉去讲,里面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会堂有不同的结构。但是他们这个会堂一般都是在村子的最中心的位置,那是犹太人生活的中心。所以我们说,会堂也是教会历史的一个序幕,我们不要把它全然地否定掉,主都在会堂里面讲道。

那么下面我们讲到的是犹太会堂的三个历史阶段,会堂的三个历史,圣殿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圣殿大家简单记一下就好了,就是大卫预备,但是上帝不让他建,因为他手上有血。所罗门建殿,因此第一圣殿也被称为所罗门圣殿,那里有一个数字,这个圣殿模仿就是会幕,比会幕要大。但是对数字本身的启示,就是方舟,会幕,圣殿,有让我们非常烦躁的数字的规定,这里面真的是有神的奥秘,让我们重新思想东方本质主义反对形式的这个传统,不合神的真理。而圣经所有这些外在的形式本身一定包含着至高上帝的美意,这点需要我们谦卑。所以我说东方那个宗教,中国人有的时候太骄傲了。动不动就上帝在我心里,我们不在乎外在的形式,圣餐洗礼都是外在的形式。其实你要从整个旧约启程,你好好看这些数字,你就明白了。人类是生活在形式当中,而这个形式有神的美意,而我们这种有限的脑袋是无法明白的。最早我们遇见建方舟的时候,我们就很困惑,上帝你在干什么?你告诉挪亚方舟这么长,这么长,这么高,完全不明白,所以我们总说挪亚代表了上帝儿女的一个预表。然后到了摩西的时候,我们就更困惑了,我要是摩西我都睡着了,我数学又不好,我哪记得住,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尺寸,还有各种各样的材料,那个材料我都记不住,什么海狗皮什么香料,其实我觉得所有这一切有一个很深的真理在里面。第一,就是我们要顺服神,哪怕你不懂,不懂就不要装懂,不懂你就不要觉得你比上帝还高。这些形式不重要,都在我心里,后来我们主来说你的心好脏,你心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不要靠你的心,要靠上帝,神的话,所以第一个就是让我们谦卑,第二个就让我们顺服。摩西能够按照山上的样式去建会幕,真的让普天下的所有的人好好学习敬虔,学习敬虔。神规定的我们就去做,哪怕我不明白,但是也可能在做的时候,一步一步在做的时候,你就会不断不断地领受到,上帝太对了,太有必要了,这是我们的经历。我就在想挪亚丁丁冬冬造方舟的时候,摩西去做会幕的时候,所罗门去建圣殿的时候,他们可能比所有所有的人生的经历所学到的东西都多。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基督徒其实你越是参加教会的生活,你越是一招一式在圣道圣礼当中,你越会发现你在成长,比你按照心的成长要快得多,要扎实得多。当然这个是个很多很多更深刻的真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讲一讲,我们一定会讲出埃及记的,也可能下一届,第三届CSMP学生的旧约课程,就是出埃及记,我们还是要讲这些数学,神学里边的数学。

第一圣殿毁于新巴比伦王国,那是主前586年,我讲过宗教文化学,就是这个时期是所谓人类的轴心文明诞生的时期,上帝在人间的居所被毁了,然后魔鬼的差役开始兴建他们的精神圣殿,所以迄今为止,人类的核心文明都是这个时间段前后100年建立起来。希腊哲学,印度佛学,印度宗教,中国哲学。中国的诸子百家都是在这个时间之后陆续产生的,希腊哲学更是如此,从泰勒斯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直到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这个时间段里面,是希腊哲学最繁荣的时期,而这个时期我们知道产生的人类的思想,构成了所谓西方文明的根基。所谓的两希文化严格来讲也不一定准确,所谓希伯来文明第一次覆没的时候,希腊文明揭竿而起,想取代他。然后希腊诸神的那些光着,说句俗话,光着屁股的那些雕刻开始占据了人类艺术的殿堂。现在我们回头想起来真的很可笑,很多人就特别喜欢附庸风雅,古希腊伟大的文明的建筑,这些人真的是瞎眼的。什么建筑啊?不就一些光屁股的小人吗?那怎么就伟大了呢?那就太容易附庸风雅,我们在蒙特利尔经常遇到一些什么美女作家,公共知识分子,“我要去西方去旅游,我要去普罗旺斯,凯旋门”,然后还有什么?那叫什么?薰衣草,回来以后给我们炫耀,听我都不想听。巴黎圣母院,这些这些什么什么东西,我承认,西方的建筑真的比中国的高明。你不用对比别的,你看着故宫你出来你就知道了,故宫就是个大屯子,那个大屯子,就是他们家把土墙修得比较厚,然后上面撒满的像血一样的颜色,那就是中国的建筑。为什么把墙修得那么厚?因为那里面的杀的人太多了,害怕。那不叫建筑。但是西方的建筑从精神上来讲,就是一些石头,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所以我们要去希腊,去罗马,不要被那些东西给你折服了。我从那里面看到的只是希腊神话对人和鬼魔的崇拜。他们希腊化所有的神祗,都是罪人当中的罪魁,这个没什么可崇拜的。这里想强调的是,圣殿被毁引起了举世文化的革命和文化的震动,这背后应该有灵界的背景,我们相信魔鬼是世界的王,他有机会,任何一次圣殿被毁都是他特别猖狂的时候。但是魔鬼不是小妖,不是西游记里的妖精白骨精,她又美丽又聪明又有智慧,他知道怎样趁机占领文明的高地。你想过没有,正因为如此,到了今天,我们传福音最大的阻挡其实还是这个时期兴起的各种文化。

上帝再一次让挪亚的方舟胜过了或者PK一下宁录的大城,于是兴起了波斯帝国,兴起了居鲁士,犹太人重建圣殿。重建圣殿的时间也是六世纪,然后到515年完工。这段历史大家可以去看尼西米记和以斯拉记。你看到那里有很多特别感人的真理的信息,就是建殿,建教会太难了,周边全都是仇敌。后来他们建教会那以色列人,就我就看到了一个姿态,一手拿枪拿刀,一手建殿,这个有属灵的教导,这个圣殿一直到犹太人回归,一直到罗马帝国时代还没有彻底完成。所以大希律王开始扩建,我们现在就看的都是希律圣殿。希律圣殿或者第二圣殿毁于70年,一直到今天,留下的只是断壁残垣,就是所谓著名的西墙,哭墙。然后我们看到对这个圣殿的羞辱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在圣殿山上建立了奥马尔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我去那里真的是实实在在,真是很气愤,非常生气。然后上去了,看到了犹太教和回教之间确实是差别太大了。我们先不讲基督教,仅仅对比犹太教和回教,你只看圣殿山,看西墙和山上的寺庙,你就一目了然。文明的差别,文化的差别太大太大。那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后者反而占据了高峰呢?我觉得这是神对犹太人的一个惩罚,一个管教,同时也是恩典,就是继续呼喊他们。命运何至于此,为什么你走到这样一个地步呢?所以现在我倒觉得圣殿山上的那两个清真寺,不着急,不着急,他代表了上帝对以色列人恒久的爱,呼喊他们悔改。第三圣殿,我们看到的是01年犹太教的集团的团体开始举办了第三圣殿的奠基仪式。我不太清楚这个川普是不是受这个鼓动,他的女儿和女婿好像都很支持这个活动。我不反对基督教世界跟犹太教世界的这种同盟关系,我也乐见其成。但是基督教会总的来说要知道第三圣殿不在那里,第三圣殿,我们是第三圣殿的一部分。这是圣殿的一个简单的历史,大家知道就好。

这是犹太圣殿,最早最早的雏形就是摩西的会幕,这个地方我去过。我说我去过是指在以色列的南方一个沙漠公园里面,他们比较精准地复制了犹太会幕。我在那里去,看门的很有意思,看门的是个犹太的女孩,她的照片我发过,我一问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吗?她竟然是基督徒。我一见她,我跟她拥抱了一下,我说我跑遍了以色列,你是我见到第一个犹太基督徒,然后她就带领我进去,一步一步的介绍,在以色列南方一个沙漠公园,我一下忘了名字了。“会幕”那个词在上面的。它的意思翻成英文就是Tabernacle,大家都知道,Tabernacle就是会幕。动词的意思就是居住,设立。创世纪3章24节,上帝在东方设立了一个园子,这是一个意思。所以为什么我们把圣殿的历史最早追溯到犹太的伊甸园,有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就是会幕和圣殿,和伊甸园有诸多的平行关系。这个问题我先提给大家,你放在心里,等一下我会给大家放两个短片,一个是会幕的短片,一个是圣殿的短片,看完你要能够完成两个功课,第一,每一个神学生,这是去所有神学院,不是野鸡神学院,就是正规一点的神学院,每一个神学生必须完成的功课,就是要会绘制会幕的简图。你不要轻视这种形式考试,它很重要,它对你理解整个的旧约甚至新约都非常有帮助。基本的事实,你一定要能够一目了然,一两分钟能把它画出来。这是神学生的基本训练,今天的这个课程,这是其中一个作业。第二,你必须回答,伊甸园和会幕和圣殿之间有哪些是平行的,以及乐园会幕圣殿和耶稣基督的献祭,十字架事件之间的平行的关系。太多太多平行的关系,还没有彻底的挖掘出来。比如伊甸园可能就在摩利亚山上,摩利亚山就在圣殿山上,圣殿山就是各各他山的一部分,诸如此类,不是偶然的,都可以连贯起来。

出埃及记25章,有很多重要的信息奠定了会幕或者圣殿真理的根基。我们看出埃及记25章第8节,它告诉我们,叫圣所干什么?圣所的真理是什么?圣所有两大真理,第一就是代表上帝和我们同在。第二个真理是什么?这种同在的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按照主说的来。你不能按照你说的来,按照你理解的来,这一切都是山上的样式,上帝指示的样式,一切的一切。我再说一遍,圣殿、教会两大真理,教会的真理:主与我们同在。我们知道主在哪里,在教会中。第二,教会所有所有的这种聚集的方式都是按照圣经的教导来的,你不要发明,你不要用河南梆子来崇拜上帝,就有点类似。这是25章8节9节讲的圣殿的最基本的真理,然后21节到40节这两个真理分头又讲了一遍,这所谓的交叉结构。21节,圣殿怎么代表主与我们的同在?施恩宝座,法版,约柜。然后22节,他明确的说,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相会就是约会。教会是上帝和我们约会的地方,是基督和新妇约会的地方,是人约黄昏后的地方。他在这里与我们约会,然后你说我不去你那儿了,上帝在我心里。我说句难听的话,你有多不要脸啊,上帝一方面在我们心理,另外一方面上帝比我们心要大多了,所以你那个不是基督教。主日崇拜是上帝与我们约会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上的二基路伯中间,记住这个基路伯是从哪里来的,你要不知道这一点,我刚才的问题你没法回答,回答的不全面。而且为什么是基路伯?和你说我所要吩咐的,你传给以色列的一切事。第40节又把山上的样式又说一遍,大家明白了吗?看见了吗?我们这样来讲,25章8节,总论。21到22节第一部分。40节,第二部分。这是出埃及记25章的基本内容,就是会幕的建造及其神学的真理,应验在约翰福音1章14节,道成了肉身住在,你看那个翻译很清楚,就是耶稣基督搭支帐篷,住在了我们中间。

现在我们用一点时间来看一下两个短视频,第一个是摩西的会幕,我希望你看这一次能够把它记住就能画出来。当然这有点难,你回去在网上找一找那些示意图,它其实挺简单的。四周是外墙,这个也是建造所需要的,它是我们国度的边界,也就是说神的国是有界限的,我们传的真理不是普救论的真理,只有在基督里的才能得救,这是外墙显明的神学的道理。第一个设施其实就是祭坛,这个拍得很好玩,所以作犹太的祭司为什么只能是男人?那个杀羊杀牛的工作,女人干不了的,特别你要碰到逾越节,杀的海了去了。外院,outer courtyard,就是外院,外面的院子。这个院子一般都是外邦人来的,然后里面还有女人院,不能进那个圣所,后面的那个是圣所。这个是铜盆,祭司要在这里面洗手,预表着基督徒的洗礼。你要去一些传统的教会,包括我们的教会,门口其实有一个洗礼池,可能以前你不明白,他就模仿这个,特别是天主教的教堂,一进去就有一个洗手池。这到了圣所,Holyplace就是圣所。这边是灯台,这个灯台完全是按照出埃及记里面的教导复制的。这边是所谓的陈设饼,预表着圣餐,灯台预表着圣道。他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陈设饼代表着圣礼,主耶稣的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把饼掰开了,那么大体可以这样说,前面那个祭坛可以代表基督的血,血要洒在祭坛和会幕上。这都是无酵饼,应该是无酵饼。Altar of incense是香坛,香炉,香坛香炉代表圣徒的祷告,祭祀的代祷,都可以在这么来讲。然后出埃及记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制香。大家还记得耶稣降生,有香,香料,就是东方的博士们把香料送来,耶稣上祭坛之前,那个女人用香料抹他的脚,还记得吗?这些其实你要不理解旧约,你就觉得这干什么呢,一定要回到旧约上去。这是两个基路伯,有翅膀,然后覆盖约柜。约柜里面有三样东西,应该是,三样东西。它这里没有给我们看,约柜里面的,还是我没看见?这出来了,亚伦的杖发芽了,然后呢?约版,就是那个十诫的那两块法版。还有什么?吗哪,对了,吗哪。这三样合起来预表基督。这个回头我们再来讲,现在约柜不见了,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个人认为这是神的手,因为主耶稣基督来了。一直到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启示录说约柜又显现出来了。很美很短的一个片子,拍得很漂亮,那么圣所里面过了那个香炉,然后那个帷幕,然后就到了Holy of the holies,意思就是至圣所。那个地方只有大祭祀能进去,所以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一幕神迹,就是帷幕从中间裂开了。这是简单的地大家看一下这个犹太会幕,摩西会幕。现在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再看看圣殿,圣殿,他讲的是英文,我不解释了,因为他讲得很清楚。他是把从伊甸园到圣殿经会幕的神学史全讲清楚了,很好的一个片子,最后他归结到了基督,所以这个片子不是犹太人做的,就是基督徒做的。

Solomon’s Temple Explaine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6lQAe8ues)

Solomon’s temple stood in Jerusalem for almost 400 years. It was the crown jewel of Jerusalem, and the center of worship to the Lord. Almost half of the Old Testament writings took place during the time when Solomon’s temple was still standing.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location, history, and design can greatly add to one’s reverence for one of the most holy places in the worl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city of Jerusalem is located in an area of three major valleys, the Hinnom, the central or Tyropoeon, and the Kidron valley. The mountain rang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Kidron valley is called Mount Moriah. The peak of the mountain is a large protruding flat rock, which is now located under the Dome of the Rock. According to Genesis 22:2 Abraham was commanded to sacrifice Isaac in the “region of Moriah” connecting the temple mount with this significant event.

At the time of king David, the area of Jerusalem was controlled by the Jebusites, the city only occupying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ridge. When David captured the city in about 1000 BC, he made Jerusalem his capital. David then moved the ark of the covenant to Jerusalem and began preparations for building a permanent structure to replace the portable Tabernacle of Moses that had been used for over 400 years. With the ancient city of Jerusalem being fairly small, David purchased the threshing floor of Araunah the Jebusite so he could expand the size of the city. Being higher than the city of David, the hill top would make a beautiful place to build the Temple of the Lord. Under the reign of David’s son, King Solomon the Temple construction began. After seven years of construction, in about 960 BC, Solomon finished building the temple, most likely built over this same protruding rock of mount Moriah. Solomon also built himself a new palace just south of the temple and expanded the walls and the city up towards the peak of mount Moriah.

The Tabernacle and the Temple

The Temple of Solomon was modeled after the Tabernacle of Moses. Because of th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abernacle and the Garden of Eden,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Garden of Eden was the prototype for the Tabernacle, and thus later temples. According to Jewish tradition, Eden was located on a hill, with the tree of life and 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at the center of the hill. The Bible teaches that when Adam and Eve transgressed and partook of the forbidden fruit, they were cast out towards the east. Cherubim and a flaming sword were then placed at the east entrance to prevent them from partaking of the tree of life, as they would then live forever in their sin. In order to return back into the presence of God, Israel had to symbolically retrace the steps of Adam and Eve, passing the cherubim and reentering the garden in a westward direction.

Tabernacle of Moses replica

The Tabernacle was set up in this same east to west progression, seeming to replicate the Garden of Eden. The Tabernacl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ourts, the outer court, the Holy Place, and the Holy of Holies. The outer court represented the fallen world, while the inner courts represented a more sacred and holier way of life. In essence, as the high priest, who represented all of Israel, progressed through the Tabernacle, or temple, he left the world to enter a more holy state, and then was enabled to reenter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passing the angels or cherubim who were embroidered on the veil. Solomon’s temple replicated this same three level progression, doubling the floor plan size of the Tabernacle sanctuary for the temple structure.

Design and Layout

As one approached the Temple of Solomon, the first thing noticed was the brazen altar of sacrifice. The altar was 20 cubits long and wide, and 10 cubits high, a cubit being the length from the elbow to the tip of the longest finger, or about one and a half feet. O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altar were four horns, horns often repressing power. This is where the sacrificial animals were burned, representing the future sacrifice of the Savior Jesus Christ. On the southeast side of the temple was the molten or brazen sea, which rested on the backs of 12 oxen, three pointing in each of the cardinal directions. In ancient times, oxen represented strength, and the number 12 often represented the 12 tribes of Israel. Water from the larger brazen sea was poured into ten bronze water bas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temple, which could then be wheeled around the outer court for various washing and cleaning rituals by the priests.

Around the south, west and north sides of the temple were three floors of chambers or storage rooms. The inside wall of the chambers was stepped, so as to create a ledge where the timbers of the floors could rest. The storage rooms were accessed by a door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temple, with wooden ladders going up into each of the floors.

At the front of the temple were two large bronze pillars that flanked the porch. The pillar on the left was named Boaz and the pillar on the right was named Jachin. The tops were decorated with lily flower petals and pomegranates. Pomegranates were a sign of prosperity and posterity, because of their many seeds, and were also found on the bottom hem of the clothing of the high priest.

The main temple doors were made of two large bi-folding doors covered in gold with cherubim, palm trees, and open flowers. The Bible describes the doorframe as being a “fourth part of the wall” which most scholars believe means that the door had four stepped frames. The interior doorway of the Holy of Holies was similar, except having five frames instead of four. The priests, who represented Israel, were the only ones allowed into the inner temple. This means that Israel only could enter through being represented by the priests.

Once you entered the main doors you entered the Holy Place, a large room, 40 cubits long, 20 cubits wide, and 30 cubits tall. The room was overlaid with gold, and decorated with cherubim, palm trees, and open flowers, possibly alluded to the beauty of the Garden of Eden. The room was lit by the ten large menorahs, five on each side of the room, that were constantly burning, and narrow windows on each side of the top of the room.

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om was located the table of showbread which had twelve large flat pita like loaves. The priests ate and then replaced the showbread every Sabbath, similar to our weekly partaking of the communion or sacramental bread. Breaking bread and sharing a meal with someone in ancient times represented that you were at peace with them and was a sign of brotherhood, love and forgiveness.

Directly in front of the Holy of Holies was the altar of incense. The altar was similar to the altar of sacrifice in that it had a square footprint, and also had four horns, one on each of the corners. However, on the altar of sacrifice was burned the flesh of animals, while upon the altar of incense burned a sweet combination of incenses. The incense burning before the veil of the temple represented the prayers of the saints ascending to God before the veil. A reminder that before we can enter God’s presence, our lives, prayers, and actions must become a sweet savor unto the Lord.

Only the High Priest was able to enter the Holy of Holies, and only on one day a year, the Day of Atonement. Before entering, the High Priest passed through a beautifully embroidered veil woven from purple, red, blue, and white threads. The colors were the same as used in the ephod and breastplate of the clothing of the high priest, minus the gold thread. Embroidered on the veil were cherubim, who symbolically guarded the dwelling place of God. As the High Priest passed through the veil he had to pass these angels, who like in the Garden of Eden, guarded the way back to the presence of Lord.

Upon entering the Holy of Holies, you would find that the room is the shape of a perfect cube, being 20 cubits wide, long and tall. The walls were likewise overlaid with gold and decorated with cherubim, palm trees, and open flowers. Two large cherubim flanked the ark of the covenant, which was in the center of the room, with their wings stretching from one side of the room to the other. This room is where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would dwell and represented the final goal and destiny of all Israel.

Solomon’s Temple was not only a landmark for the city of Jerusalem,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dwelling place of the Lord. The layout represented Israel’s progression back into God’s presence and was designed to teach Israel that it was only through the infinite sacrifice of the sinless Messiah, that they could once again enjoy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A sacrifice that would be performed on a cross only a short distance from this holy mount.

好,我们就看到这儿,休息一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