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三十六课:本丢彼拉多(27:11-31)

所有刻意贬低耶稣是王,甚至用耶稣只是“道德之王”和“真理之王”而回避耶稣最终在全地作王的主流基督教,也是撒但一会。因为污鬼邪灵知道耶稣是王,就是要灭世界众王的圣者:“23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他喊叫说,24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马可福音1:23-24)。侮辱耶稣出于万王对万王之王的嫉妒——十字架集中了这种政治深仇大恨——统治世界的罗马人更憎恨这样的真理:“24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25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26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27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28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哥林多前书15:24-28)。只是军队和十字架无法毁灭基督是王。“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使徒行传2:26)。阿门。

马太福音第三十五课:卖主的犹大(27:3-10)

“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是什么意思呢?神要在杀害祂儿子的人身上得荣耀。起初以色列是神的长子,所以耶和华说:“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于是以色列人这样行了”(出埃及记14:4)。如今,你们且去重新思想主的话:“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翰福音12:23);“4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5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约翰福音17:4-5);“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约翰福音8:50)。阿门。

马太福音第三十四课:两班羊之喻(25:31-46)

马太福音25三大比喻,连同马太福音24:36-44,既是主流基督教整体上不能得救的原因,也是基督教必须重建的纲领;而马太福音25:46既是这三大比喻的总结,也是基督教重建的真理根基。所以即使你将使徒信经烂熟于心,你仍然不可能得救;何况使徒信经完全不讲“义人”;既是你是基督教要义和协同书以及马利亚教义之专家中的专家,你如果不行义,仍然与神的国无分。不仅如此,第46节再一次否定了“都是一样的罪人”这个主流假冒谦卑的片汤话(十字架前是真理,但大宝座前是谎言),并且有更多“分别”的信息一同为审判作证。

马太福音第三十三课:三仆人之喻(25:14-30)

马太福音的每一个天国的比喻,都在反对“唯独信心”和偏执“只知道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基督要人以义行面对最后审判。特别注意第19节“过了许久”(μετὰ δὲ χρόνον πολὺν,After a long time)这个概念,这让我们对基督复临的时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中的末世论真理,完全平行了彼得后书第3章的相关概念。而在马太福音25章,十童女、三仆人和两批羊的三重比喻,都指向末世论真理与教会天命。

马太福音第三十二课:十童女之喻(25:1-13)

我们都是有限的人,钱财和情欲支配并败坏着我们的生命;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少年人(童女)失去了为公义发光的能力,失去了良善和诚实;成了这邪恶世界的一部分,成了瞎子、哑巴和聋子,成了罪恶和懦弱的辩护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将残的灯火”。所以趁着有光的时候,我们要悔改。去买油吧。并且靠着教会生活,靠着这圣道和圣礼,求主添加力量。因为这是我们的主:“18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19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20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21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22当下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就医治他,甚至那哑吧又能说话,又能看见。23众人都惊奇,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马太福音12:18-23)。阿门。

马太福音第三十一课:忠仆与恶仆(24:45-51)

从马太福音23:39甚至从21:1开始,一直到25:46,主耶稣开始转向基督复临和末世审判这个主题;这个末世论真理进一步在马太福音28:16-20得以完全。这些信息则再一次证明:圣经是以基督两次降临为基本架构的(双元结构);而所谓“只知道基督十字架”只是一种半吊子基督教,也必然以信心否定行为,用称义规避行义。今天的证道经文是这场末世信息的第一部分,主耶稣首先警告自己的仆人和教会,面对基督复临的问责与赏赐;而世界亦然。

马太福音第三十课:咒诅文士与法利赛人(23)

这是新约圣经中非常独特的一章,尽管在旧约中,先知对列国以及以色列的“咒诅”连篇累牍。相信信息另参马可福音12:38-40,路加福音11:37-52,20:45-47,13:34-35;以赛亚书5:1-30等;另外注意马太福音前后八福与七祸(八祸)之间的呼应或均衡,以及旧约七重灾祸(“七倍,利未记26:18-21等)的平行信息。主流基督教的邪术之一是用这一章互相攻击,将之献给生命神学的丘坛。文士和法利赛人到底应用到今天哪些人身上,需要从这一章的内容上找到根据。首先需要对这一章进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

马太福音第二十九课:羔羊的婚筵(22:01-14)

这一幕或许令人费解:人们为何如此厌弃甚至仇恨上帝的“请客吃饭”?答案有三。第一、筵席指基督,耶稣是天上降下生命的粮。但是犹太人的反应是:“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约翰福音6:52);一些门徒的反应是:“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约翰福音6:66)。第二、筵席指福音或基督的道(约翰福音6:63),就是教会所传的,是世人所恨的(马太福音7:22,提摩太后书4:3-4)。因此暴君逼迫教会,人们厌弃教会。第三、这神的筵席是为我们在敌人面前摆设的(诗篇23:5)。仇敌恨,有人怕。当然,不止如此——这是羔羊的婚筵。

马太福音第二十八课:复活与义路(21:28-32)

悔改、懊悔,重新开始。事实上这不可能改变的改变,从根本上出于对复活的信仰。一方面,复活指向最终的审判,人必须因自己的行为面对终极审判或复活之后的审判,因为敬畏和恐惧而改变,并从独信转向义路。另一方面,基督复活使因为走义路而必然面对的患难甚至死亡失去了绝对的权柄,使我们有能力、有平安从独信转向义路。换言之,没有复活的信仰,悔改重生是不可能发生的,至少无法维系新生命的成长和成熟。十字架下面落荒而逃的那些“小儿子”,就是因为复活而开始走向义路。

马太福音第二十七课:你的王来了(21:1-11)

虽然这段经文与马可福音11:1-11平行,但这个主日正逢“棕榈主日”,所以我们还是换一个角度讲论这段信息——原因之一是主流教会对荣入圣城的解释和应用过于偏执,并且积重难返;亟需正本清源,拨乱反正。